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农业部解答:为何提出玉米结构调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06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82233
内容摘要:  5月5日农业部就农业结构调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玉米结构调整受到社会各界广
   5月5日农业部就农业结构调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玉米结构调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市场主体也都积极参与到玉米结构调整的领域中来,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为此,中国农业新闻网对发布会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一、考虑三个方面,提出玉米结构调整

  第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粮食安全形势是最好的时期之一。但同时也要看到,农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过去是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要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现在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同时存在。

  从种植业来看,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的供求缺口逐渐扩大,去年有8000多万吨进口量。同时,棉花、油料、糖料受到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的冲击,进口增加。这就是当前的基本情况。所以我特别讲到,小麦和稻谷口粮生产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库存较多。

  第二,资源环境的约束压力越来越大,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越来越高,老百姓在吃饱、吃好以后还有新的需求,要吃健康。满足这些需求,是要认真完成的任务。

  第三,产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国内外市场联动越来越紧。在这种新形势下,仅仅按照过去的思路还不够,必须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使现代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更加稳健、持续、更好地发展。

  二、确定三个思路,引导玉米结构调整

  第一,保产能,巩固提升优势产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玉米生产能力。

  第二,适当调,就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域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面积,减法加法一起做,鼓励农民将退出的玉米改种市场需要、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第三,产业化,玉米是高能量而且产业链很长的农作物,它的后续加工产业链很长,所以要以产业的理念来推动玉米的转化,实现农民增收、地方经济能够比较好的发展。

  三、采取三项措施,优化玉米结构调整

  第一,强化组织推动。农业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先后派出了多批工作组到东北、黄淮海等结构调整任务重的区域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基层干部群众做好结构调整工作。

  第二,强化指导服务。春耕生产前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已经进入了春播的关键时期,农业部组织专家指导组分赴这些区域开展指导服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适宜各地结构调整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都是绿色、增产、高效的,优化效益的技术模式,让农民能够更快了解,能够有效应用。

  第三,强化政策扶持。因为玉米结构调整工作涉及到农民、流通者等各方面利益,为了维护玉米调整区农民的利益,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了32.5亿元资金,来支持玉米结构调整,重点用于补助发展粮改饲和粮豆轮作。今年粮改饲的试点县由30个增加到100个,同时配合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玉米收储政策,积极推进“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改革。

  四、提出四大目标,推进玉米结构调整

  第一,预计今年玉米意向种植面积调减2000万亩以上。

  第二,大豆面积恢复性增加,预计今年可增加600多万亩。

  第三,市场需求较旺的品种也增加了。

  第四,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保持稳定。

  五、关注三个担忧,保护玉米结构调整

  第一、担忧种植效益难保。大家知道,农民种什么看价格、算效益,什么效益好、挣钱多就种什么。前两年玉米价格好,农民就扩种玉米,东北等主产区调查,大体上玉米亩收益比大豆高200块钱。农民担心改种大豆之后,效益赶不上玉米,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要靠政策引导,对种豆的农民给予补助。

  第二、担忧替代作物产品市场难销。调减玉米,主要是改种大豆、杂粮杂豆、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等作物。大豆是市场化收购,杂粮杂豆市场波动也比较大,青贮玉米与饲草必须种养结合。

  第三、担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受影响。这些年,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收入预期会下降,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积极应对,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郝祖镇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业部解答:为何提出玉米结构调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506/5120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