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该县将有限的投入用在刀刃上,几年前就罕见地建成两家三甲医院,并创新体制机制,引进、留住、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同时,三甲医院仍按二级医院标准收费,并鼓励中医药参与治疗,群众就医负担得以减轻。
西部小县拥有两家三甲医院
近日,垫江县桂阳街道的秦清春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的他被紧急送到县人民医院,医院立即对其实施微创介入式手术,几个小时后转危为安。“我以为活不成了,没想到县医院能做这种大手术。”躺在病床上的秦清春说。
“以前,心梗病人必须送到100多公里外的重庆主城区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垫江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杨忠梅说,垫江县的两家县级公立医院都只是普通二级医院,冠心病、肿瘤等大病都看不了,患者只能往重庆、北京等大城市跑。
2010年起,垫江县累计投入6亿元用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等,投入资金由政府投资和医院自筹。并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医生培训、创建特色专科等全面提高诊疗技术。经过努力,2012年和2013年,垫江县中医院和县人民医院分别通过三甲医院复评,这在全国的县级单位中实属罕见。
记者在县人民医院新大楼内看到,西门子128排光子CT、意大利C5体外循环机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各科室的设备都已升级换代,其先进程度甚至高于一些大城市的医院。
如今,县医院的市级特色专科已从5年前的0个增至6个,还建成1个国家级特色专科。肾移植术、连体婴儿分体术、腔镜微创术等600多项三甲医院的诊疗技术项目,如今基本都能在该院完成。县中医院也已累计开展新手术、新项目36项,2013年至今,已成功施行20多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垫江县卫计委主任刘卫东说,两家三甲医院的龙头作用已充分体现,群众看大病的需求在县内基本就能得到满足。根据医保中心的数据,垫江县已连续5年实现90%以上患者“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人才洼地”变“人才高地”
大城市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往往让县级医院沦为“人才洼地”。而在垫江,则是另一番截然相反的景象。
2014年10月,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谭秋林,带着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生物化学》和《自然》子刊的学术论文以及一系列科研成果,来到垫江县人民医院工作。他说,自己最看重的是发展空间,医院已任命他为院长科研顾问,负责全院的科研工作,还在为他筹建国家级遗传学实验室。
谭秋林是垫江县近几年引进的高端人才之一。如今,得益于引进、留住、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两家县级医院已拥有博士3人,硕士124人,正高职称31人,硕士生导师14人,曾经的“人才洼地”正逐渐成为“人才高地”。
“为体现对人才的尊重,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垫江县卫计委副主任万成绪说,两家医院为博士提供最高3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和一套住房,并协调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同时,也为硕士提供一定金额的科研启动经费。
万成绪说,两家医院还大力拓展高端人才的发展空间,对博士委以院长科研顾问等重任,对有重大发明或晋升正高级职称的医生予以重奖。5年来,两家医院已分别从中青年骨干医生中选拔了20多名中层干部和学科带头人。
此外,县医院主动联系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近3年已有20多名中青年医生到10多所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在县中医院,每名医生有至少3次到顶尖医院进修的机会,每次进修一年,此项开支每年达上百万元。
三甲医院“二甲收费” 群众负担得以减轻
“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三甲医院仍按二级医院收费,例如三甲医院胆囊切除术收费1000元以上,而两家县医院仍按二级医院标准收费900元。”万成绪介绍,县中医院住院报销门槛费还降低了一档,全县的中医药诊疗服务费报账比例提高了10%。
同时,垫江县还利用中医药量少价低的特点,在医院绩效分配时,按照比西医高10%左右的标准对中医医师单列考核机制,鼓励医师多使用中医药诊疗技术,目前县中医院的中医药参与疾病治疗率达95%以上,全县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也已达80%。
近日,沙坪镇72岁的朱治华因膝骨关节炎到县中医院就诊,经过两周的熏蒸、抽积液等中医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总费用4000多元,若采用西医疗法,费用将高达上万元。他说:“原以为到城里医院看一次病,一年的农活都白干了,来了才晓得,医生技术好,价格也不贵,医保报销比例也高。”
“县级医院就能提供三甲医院的服务,且采取多项举措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外出看病的患者回流,‘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自然水到渠成。”刘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