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信贷支持推动玉米主产区调整产业结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08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次数:81319
内容摘要:  供给侧改革无处不与资金供应密切关联,压缩过剩产能,首先要减少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当前,玉米产能过剩,价格走低,种植效
   供给侧改革无处不与资金供应密切关联,压缩过剩产能,首先要减少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当前,玉米产能过剩,价格走低,种植效益下降,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势在必行,由此必将开始新一轮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涉农金融机构必须早做准备,改变经营方略,在农业生产供给侧改革方面,发挥好资金杠杆调节和引导作用。

  玉米价格下降导致农村土地进一步向种植大户集中,这是2016年春季东北玉米主产区出现的新情况。笔者在辽宁第一农业大县昌图调查发现,目前,家有农民工的“半边户”大多都有把承包田转出去的意愿。据调查,昌图县有10万农民长期在外地务工,24万农户中,三分之一以上属于半工半农的“半边户”。受国家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降及遭受旱灾两种主要因素影响,昌图县普通农户玉米亩均种植收益仅500元左右,比上年减少了50%以上,“半边户”们因为不能把全部精力消耗到务农上,他们的种植收益还要低一些,因此对种地失去耐心,希望把承包田转包出去,好一心一意到城里务工或经商。此外,年老体弱、劳动能力差的农户,今年把承包田转包出去的意愿进一步增强。但当前普通农户之间的流转土地意向明显减弱了。过去,在玉米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举家外迁或其他原因不再经营承包田的农户们,选择“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承包田发包给自己的亲友们,这些亲友们大多数属于土地流转“散户”(非种植大户)。“散户”们手里没有大型农机具,靠雇用人力和农机具耕种,种植成本高。据调查,2015年度“散户”们的农资成本、人工费用及雇用农机具费用亩均达650-680元,加上土地租金500-700元,亩均种植成本高达1150-1380元。玉米价格下降后,“散户”们的种植收益几近为“零”,有的“散户”还赔了本钱。农村土地对于“散户”已不再是“肥水”。相比之下,种植大户手里有大型农机具,集中采购农资又可以享受价格优惠,种植玉米成本相对较低:亩均农资、农机具成本300元左右,再加上转租承包田的费用500-700元,总共种植成本为800-1000元/亩左右。为了能充分利用手里的大型农机具,即使亩均利润较低,种植大户们仍然愿意“靠量取胜”,继续扩大经营规模。据调查,昌图县往年流转到散户手里的农村承包田,目前已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集中流转了33万亩左右,占该县目前土地流转总量的20%以上。2016年昌图县种植大户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将达到16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4%。

  “散户”们转包的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快速集中,这是很多涉农金融机构去年底还没有预料到的。如今,大范围的备春耕生产在即,各家涉农金融机构应针对这一新的变化快速作出反映,在备耕旺季及时调整信贷工作方向。

  金融支农要进一步加大对种植大户的支持力度。在贷款额度上增加,在贷款方式上创新,在贷款效率上提高。对于那些从事规模种植业多年,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实力雄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切不要拘泥于传统的信贷套路而误了农时。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自主权大、决策半径短、对县域农村经济现状十分了解的优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要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认定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方式,先行先试。可通过政府确权、协议担保等渠道,投放大额贷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232个农村承包田抵押贷款试点县区和59个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区,更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倡导“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大好时机,利用《物权法》、《担保法》中有关农村土地、宅基地不允许作抵押物等法律条款试点期间内解禁的政策优势,开发农村各类资产的融资潜能,采集、发布土地、房屋买卖或租赁信息,建起完备的农村土地、农房交易市场,建成一整套支农信贷服务体系,适时扩大抵押物范围,拓宽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对农融资渠道。适当增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的信贷投放额度,使种植大户不因缺乏资金而影响包地数量,更不因资金短缺而影响购买农资。实现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信贷政策效果。更要适时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重点支持“口粮”的生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已经基本退出城乡居民的餐桌,绝大多数被充作饲料或工业原料。面粉、大米等细粮是十三亿同胞的主要“口粮”,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去年11月2日就明确指出: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但主要增产的是玉米,我们的“口粮”并没有太明显的增产。针对当前玉米的“高库存”和种植面积的“高占比”(2015年全国玉米、稻谷、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为41:33:26),国家农业部作出了5年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的决定。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助推玉米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金融机构应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要求,鼓励缩减玉米种植面积,加强对水稻、小麦等口粮生产的支持。充分利用去年种植水稻、小麦等其他农作物比种玉米效益高的形势,以优先投放信贷来引导广大农民旱田改水田,“高棵改矮棵”。尤其是松花江、辽河、浑河、太子河等大江大河沿岸那些多年前被改为旱田,但现在还保留着灌渠等基本水利设施的广大地区,涉农金融机构应重点支持玉米改水稻的资金需求。

  二是重点支持特色农业生产。将“保障基本消费,做大品质消费,抓住高档消费”的经营方略应用于金融支农,对于集中生产小杂粮、保护地蔬菜、反季水果以及发展“采摘旅游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有订单在先的“认养农业”等高附加值的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要锦上添花,对已经成型的给予支持,还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其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选“潜力股”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大力培育农村优质客户。

  三是抓住时机支持规模养殖业。充分利用当前玉米价格低、生猪和肉牛价格高、养殖效益好的大好时机,增加对养殖业的贷款投放,帮助养殖户增加补栏数量。既要看到养殖业存在价格周期性振荡的风险,也要看到经历几番价格“过山车”后坚持下来的养殖户,大都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型”养殖户,比如2012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下滑,2015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回升,凡能挺过3年低谷的养殖户,大都具备很强的抗疫情、抗市场价格风险能力。金融机构可针对养殖业及其市场特点,以及部分地区政府对标准化养殖圈舍给予确权登记发照的有利因素,适当延长养殖业贷款期限,增大贷款额度,创新贷款模式,通过“畜禽舍抵押”、“农房抵押”、“农村承包田经营权抵押”等途径扶持规模养殖业,推动玉米就地转化。

  总之,玉米价格下降已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推手。金融支农应顺势而为,以信贷支持推动广大玉米主产区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向规模、绿色、高效的农业现代化目标迈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顾雯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信贷支持推动玉米主产区调整产业结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408/5101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