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和城镇化发展,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在粮食生产大省江西,不少像苏乐清这样的农村家庭面临未来“谁来种粮”的问题。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江西省城乡人口结构中,城镇人口2356.78万人,乡村人口2208.85万人。而截至当年二季度末,江西省农村在外从业劳动力人数为816.5万人,同比增加11.8万人,增长1.5%。
“我老了,身体也不好,干不动农活了。孩子想在城市定居,也不懂种田。”望着长满青草的农田,苏乐清眼神黯淡并叹息道,这些都是良田,以后不知道会不会被抛荒。
对于此种现象,江西官方表示将大力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住4600万亩耕地红线,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此外,江西还在研究对策破解“谁来种粮”的困境。
“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江西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万秋根如是告诉中新网记者。
江西省安义县鼎湖乡农民凌继河就是万秋根所说的种粮大户。因连续五年给农民发高额年终奖,凌继河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2009年,他弃商从农,在老家承包1.8万亩农田,用工业化方式管理稻田,将稻田分成十几个分区,采用全机械化作业,每个分区均聘请农民管理。
江西省农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江西全省流转农户承包土地1069万亩,流转率达33.7%,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省农民合作社达4.17万家,家庭农场达2.59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达5.8万人。
如今,他不但打造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田也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今年,凌继河推出为周边农户提供农资购买、农机使用、稻谷烘干等“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帮其他种粮大户和不愿离开土地的散户经营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