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补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744
内容摘要:  今年春耕,河南省长葛市水磨河村的村民不用再为浇出苗水的事儿犯愁了。去年,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配套建设的2.56万亩田间
   今年春耕,河南省长葛市水磨河村的村民不用再为浇出苗水的事儿犯愁了。去年,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配套建设的2.56万亩田间灌溉工程全部投入使用,“因为地下水枯竭,村里已经四五年没法种粮了,今年,咱这处于‘中原之中’的沃野千里要大干一场。”水磨河村村支书郭建营兴奋地说。

  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短板。水墨河村民之前浇不上地的烦恼,很多农民都经历过。除此之外,在耕地、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人才,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

  补齐短板,长板才有意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成为当务之急,在“两会”期间备受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软件”“硬件”都需要升级

  近几年农田水利设施的大幅度改善,让许多农业领域的代表委员感到高兴。“今年政府还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现在农村要提高种地的收益,必须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这些设施基础打好了,种植大户流转土地的底气才能足。”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献县淮镇中街村党支部书记哈明江说。

  “要持续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田、水、路等设施必须全面配套升级,才能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提高耕地质量,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有助于促进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有助于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三力”提升。“建好还要管好,高标准农田的田网、渠网、路网都要有专门的人员和经费进行日常维护。”

  来自大山深处的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县梅山文化园董事长张青娥这次上会,带来了请求加快G59呼北高速安化至新化段建设的建议。“安化和新化都是国家水库库区移民大县,扶贫任务十分重。交通不方便,大山里的好东西运不出来,特产种养产业就没了发展后劲。”

  看得见的交通网络不完善,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而看不见的“网路”,也影响着农业在时下的电商发展热潮中拥抱“互联网”。“别的不说,在农村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抢红包,我们都抢不过你们城里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党工委书记向平华说,“农村的网络太差了,就算买得起苹果手机,4G网络也覆盖不到。”他翻着“十三五”规划草案,特别高兴地指着“加快4G网络建设,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那一条说,等农村的网络速度上去了,我要把我们县的美景和美食做成视频,放在朋友圈里转发,让城里人来眼馋一下我们的青山绿水。

  除了改善“硬件”之外,“软件”的提升也至关重要。民革中央的提案认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以及农业高科技的应用推广,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农业科研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三是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

  针对这些问题,民革中央的六位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构建“互联网+高科技+农业+金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保护者也是红利享受者

  “我记得小时候上学,路上渴了可以到池塘里捧口水喝,现在农村的小池塘边,到处扔的都是用过的农药瓶、装肥料的编织袋,连下去游泳都不敢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绿园蔬菜合作社理事长胡大明说。

  在农业部开通的“12316”助农热线上、经常有农民打来电话反映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在很多地方,农村水土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向农业生产亮起了红灯。

  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对农村环保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农村环保是块短板,确实要加大投入力度。”缪学刚说,目前,农村污染点多面广,虽然各级党委和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逐步实现全覆盖。

  如何治理,怎样保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正军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议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考虑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用于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农业科技体系的推广也将有助于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明明用50斤化肥就够了,可有的农民偏偏要用100斤。要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加入的农技推广体系,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向平华说。

  保护生态环境,要让农民享受得到生态背后的经济红利。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州长向红琼说,保护环境,不能让农民承担成本。“为了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今年我们减少了玉米种植面积,代之以葵花、刺梨等经济作物,满眼望去,净是好风景。在把环境变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产业,把游客引进来,从卖苞米到卖特产、卖环境、卖服务,曾经九曲十八弯的山区地理环境桎梏,变成了现在老百姓的摇钱树。”

  打造品牌,跟紧市场步伐

  “我们的农产品怎样参与国际农产品的竞争?不仅要提高数量,还要改善质量,打造品牌,使我们生产的农产品适合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他说:“这给我们生产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空间。”

  “我们评选广东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就是要通过评选告诉老百姓,广东的名鸡、名鸭、名鱼、名虾都有哪些,哪些是最可靠的、质量是最好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认为,广东虽不是农业大省,但却是农业强省,一直以来都在做“精品农业”。从去年开始,为了扩大覆盖面,省农业厅与多部门合作,进行了“广东十大名特优新农产品”的评选。“通过品牌带动农产品,让品牌建设倒逼我们的标准化生产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在满足广东人民优质生活的同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认为,随着大多数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品牌。品质、品牌好的产品,价格高而俏;品质、品牌一般的“大路货”,价格低而无人问津。这种反差说明,发展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创优质产品、创名牌,实现农业生产由重量向重质、重效转变,推进农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监督委员会副主任陈清华建议,必须以现代装备和科技把农民和土地“武装”起来,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促进形成一批农业大品牌。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建立健全国家农业品牌发展政策体系和中长期规划,加快推动农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要建立和完善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建立农资电子监管追溯网络平台,积极引导企业规范标识和推广条形码,着力建设一批省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要大力开展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加强农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形成商标品牌保护合力,推动国家级农业名牌的数量和质量在“十三五”时期迈上新台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傅春波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补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312/3709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