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拓宽农村群众的增收渠道六大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08  来源:搜狐资讯  浏览次数:84971
内容摘要:  农业部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体系建设、网络延伸、模式创新和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理念、工作
          农业“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体系建设、网络延伸、模式创新和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理念、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兴业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等,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拓宽了农村群众的增收渠道。

  一是推进“互联网+精准农业”建设。精准农业物联网建设是郑州市“十二五”期间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自实施以来已完成中牟、新郑、荥阳、惠济等县区30多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器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视频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时检测、采集、分析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养分等检测参数,完成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的应用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是发展“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为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13年,郑州市农委组织建设了郑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截止目前,网上展示涉及2000余种农产品,品种涉及粮油、畜产品、果蔬、深加工产品和种苗等。在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方面,登封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登封市农村淘宝电商产业园项目。目前,登封市农村淘宝村点建设有32个村点已正式开业,并成立了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为农民朋友提供网上代买、网上代卖、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

  三是开发建设“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为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郑州市农委开发建设了郑州市都市生态农业地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以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对农作物、土地、土壤等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全面监测,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其环境要素的现状,进行定期的信息获取以及动态分析和诊断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能够将郑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园)、休闲观光农业、新型农村社区等信息反映到地图坐标上。最终建成集农业信息采集、监测、展现、发布,辅助决策为一体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四是创新“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目前,郑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市、县有信息服务中心,区域、乡镇有信息服务站,合作社和村组有信息服务点(员)”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并逐步延伸到龙头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农业生产经营大户,达到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全市发展培育信息员3000多名,辐射带动农民20万户。

  同时,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开通了手机彩信平台——《郑州农业手机报》,创办了《郑州农业》期刊,建立了微信平台——郑州都市农业。“十二五”期间,共编发《郑州农业手机报》1270多期,接收达40万人次,编发《郑州农业》45期。共群发微信800余条,更新微网站2890条。全年发布郑州市农委微博信息3962条,微博粉丝达54642人。

  五是加强“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目前,农产品网络监控检测点在批发、农贸、超市、基地的覆盖率已到90%,网络监控监管功能已日趋完善。据统计,网络监控点已建和在建共140个,其中农贸市场47个,批发市场9个,超市63个,县区、基地14个,乡镇7个。下一步将建设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郑州市蔬菜集中种植区域内47个乡(镇、办)255个行政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现已完成190个追溯网点专线架设工作,占总数的75%,全市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达到80%以上。

  六是建立“互联网+休闲农业”服务体系。2015年,郑州市农委实施了郑州市休闲农业二维码系统项目建设,通过利用二维码进行全面的信息发布,全方位推介休闲农庄(园区)、美丽乡村、农家乐等,实现了休闲农业智能定位、导游和活动信息推送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休闲农业管理服务水平。来源郑州市农委)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拓宽农村群众的增收渠道六大途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308/370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