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四川省农业相关部门不遗余力助推“互联网+农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3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浏览次数:82010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近年来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保持了增粮增收的好势头,但是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当前与长远等方面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总体来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我国是种养大国,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较快,农业技术设施装备逐步改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也初步成型,但农田水利渠系配套不发达、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不高、农业小规模经营仍占大多数、大部分农民依然坚持传统种养,导致农业区域比较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产业链条脱节,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解决以上问题,使我国农业成为有前途、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产业。

  网络经济崛起重塑了传统经济版图,互联网+为未来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信息互联网化加强与需求市场的对接,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掌握最新农产品价格走势,决定农业生产重点。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对地块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种植、施肥相关解决方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电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借助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四川作为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农业多种生产的典型。水稻、小麦、玉米、红苕、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优势明显,油菜、花生、蔬菜、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蚕桑、棉花、甘蔗、烟叶、麻类等经济作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备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也正因此,四川农业信息化潜力巨大。而“互联网+”,无疑成为助推并倒逼四川农业利用信息化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将是全省6000余万农民进一步奔向现代化的绝佳契机。

  助推四川“互联网+农业”,四川省农业相关部门不遗余力。2015年,全省70%以上的县(市、区)农业部门均设立信息机构,对农业信息人员进行专职培训;建成金农工程、12316三农热线、视频会议、虚拟化等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各级农业部门初步实现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为新常态农业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川省重点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提升部门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三大平台,初步实现数据整合、交换和共享。建立产品追溯补贴机制,以菜、茶、果、猪等大宗农产品为重点,逐步实现“三品一标”产品全程可追溯。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配备追溯设备,建立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开展县级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将县域内“三品一标”产品、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系统,打造全面全域可追溯示范样板,实现县域内优势农产品“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

  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采用政府补贴和企业投资相结合的办法建设农业物联网,2015年选择10个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开展示范,加强对投入产出比、附加值等指标的考核,筛选出适合的领域和作物进行全省推广。

  不断推进农产品电商发展。四川省组织1000家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入驻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特色店铺,带动农民发展电子商务。依托休闲农业平台,组织休闲农业示范农庄开展电商服务,推进乡村旅游、观光采摘等美丽乡村建设。选择不同产业具备一定规模的10家农产品电商企业,创建“四川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逐步形成“以销定产”的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

  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在管理上对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草原、蜂业、蚕业各领域提供的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数据的抓取、共享和交叉复用。有效提升农业决策水平和行政管理效率,同时为省政府建设“云平台”奠定农业系统“大数据”基础性支撑。

  加强农业信息体系队伍建设。建立四川省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库,强化农业信息化研究创新力度。开展省、市、县新型农业信息员分级分类培训1000人,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基层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关键技术产品研发、集成应用示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四川省农业相关部门不遗余力助推“互联网+农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223/3694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