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创新“代种代收”这一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6  来源:农民合作社  浏览次数:82127
内容摘要:   1:经营方式巧转变  以前我们主要是提供信息,召集社员参与跨区作业,在三夏的时候到安徽蒙城等地收割小麦,在三秋的时候
        1:经营方式巧转变

  “以前我们主要是提供信息,召集社员参与跨区作业,在三夏的时候到安徽蒙城等地收割小麦,在三秋的时候到临淄等地进行机耕作业。”7月30日,青岛王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金海介绍了合作社以前的工作情况。

  “但是从今年六月份起,我们开始推行这种最新的‘代种代收'模式,不仅仅是组织农机手外出作业了,可以说是主动转变经营方式。”张金海说。

  青岛王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目前有收割机、大拖拉机等各类农业机械414台,社员近500人。为什么会有为农民“代种代收”的想法?近年来,随着王台纺机工业形势的稳中趋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纯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一些留守的劳动力普遍年老体弱、文化水平低,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越来越明显。

  为实现规模用地、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耕种效率,青岛王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自今年初开始调研探索创新种地模式。经过调查研究、听取民意和宣传发动后,“代种代收”这一模式逐渐形成轮廓:在不改变原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由农户将自己的承包地交由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收益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进行分配,即“农户出地我劳动,土地收益按合同”。青岛王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有了一个巧妙的转变。

  2:提供了两种“套餐”

  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代种代收推出了两种专业化服务方案。因为一年中主要有小麦和玉米两季农作物,代种代收也是主要针对这两种农作物而言,每个村可选择选其中的一种服务。

  “我们村选择的是全托式服务,把自己的农田交由合作社处置,合作社负责统一负责供种、耕地、施肥、浇水、收获、销售等,我们农户每年按1200元/亩坐地分红。”王台镇井头村村民韩西金说。

  王台镇前马连村的村民刘杰介绍,他们村选择的是保姆式服务,当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时,合作社负责耕地、播种、收获,届时合作社收取服务费,农户自己负责日常的管理。

  这样的服务一推出,就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代种代收”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签订合同为保障。像全托式服务,在合同中还规定如果分红将根据国家对小麦、玉米收购价格进行调整。

  “目前就在这两个村进行了推广,井头村是全托式服务,已有70多户签约,共300多亩地;前马连村是保姆式服务,以后80多户签约,土地400多亩。现在还处于开始阶段,等运作起来后肯定还有很多人加入。”张金海自信地说。

  3:农户机手双赢

  韩西金算了一笔账:自己一亩地小麦亩产约400多公斤,按行情收入800多元。玉米亩产约600公斤,收入1200多元,一年每亩地约收入2000多元。但是如果扣除了化肥、种子、浇水、人工管理等费用,一年每亩地差不多纯收入也就1200元左右,和所得分红差不多。但是56岁的他和媳妇却可以不受土地拘束出去打工,两个人一年还可以多收入约2万元。

  前马连村多山岭地,以前机械耕种、收割很不方便,费时费力还费油,农机手都不是很愿意到这边来。“签了合同后,我们就放心了,农机手肯定会来把我们的地耕种完,而且一亩地优惠30%。”刘杰说。

  代种代收确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作为农机合作社,又如何给农机手带来效益?

  张金海早已为农机合作社的社员考虑好了这一切。就全托式服务而言,为保证低成本高产出优品质,合作社将提供优质的良种、化肥和农药,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做到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获。这一切都离不开团购,量多了,种子、化肥等价格就享受团购价,价格自然就下来了。通过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高效化,农作物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就小麦而言,可以从亩产400多公斤提升到近600公斤,卖粮所获收入减去分红,还会有不少利润分给农机手。

  虽然保姆式服务看起来是吃亏,耕作价格比市场价还低,但是以每个村为单位,便于耕作,同时省时省力还省油,提高了效率,数量就上去了,也可以赚取利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创新“代种代收”这一模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126/3679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