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理念篇
经济发展既不会总是直线上升,也不可能总是一路下滑,一定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今后的竞争,不再是行业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我提出的“产业+资本+人才”这一模式,产业是基础、资本是保障、人才是关键。在这样一个创业、创新的时代,只要摸准经济规律、找到合适人才、坚定发展信心,就没有什么事干不成,只有来不及干。
面对大势,可顺不可逆;面对机遇,可用不可废;面对挑战,可进不可退。经济“新常态”,正是这样的大势、机遇和挑战。新常态就是要有新理念,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处理现在的事情,而要辩证地用创新的思维应对复杂的变化。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要弘扬,不好的要防范。
经济就像潮水,有起必有落。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速度回落下来也是正常的。从我们企业来讲,潮水来的时候大家都赚钱,这并不能说明你这个企业就一定是好企业,只有当潮水退去,你依然能够赚钱,这才是真正的好企业。形势好的时候,要有应对“不好”的准备;形势不好的时候,要有迎接“好”的计划。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未来,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随波逐流。尤其是当别人都在讲“不可能”的时候,你要从另外的角度想一想,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我总觉得,很多人做事之所以难以取得突破,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他们习惯于用“不可能”来否定自己的想法。
有人讲,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我认为,合适的人才,才是最宝贵的资产。因此,不要不懂装懂,要让懂的人管懂的事;不要外行管内行,要让合适的人上合适的岗。特别是不要狭隘地把别人当成“打工仔”,要有智慧把他们变成“投资者”,要有眼光把他们变成“合伙人”,要有胸怀把他们变成“自己人”。
一个企业够不够优秀?不是看它上升期的扩张有多快,而是看它下行期的生存能多久。活过冬天,竞争对手变得更少,甚至消失了,春天便可以打开新的生机。今后的产业不是简单的传统和新兴之分,而是活得下去和活不下去的问题。能不能活得下去?背后其实是传统思维和创新理念的较量。如果你不去创新,还用老一套,失败是必然的——你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输给了这个时代。
发展阶段的变化,也意味着原有的经济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如果还是一成不变地沿用老一套,那是没有出路的。打个比方,以前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那现在还能不能继续这样做呢?我看,“石头”可以继续摸,但“过河”的方式必须要改变。特别是凡事都要辩证地看,既要看到变化的一面,更要看到不变的一面。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做法在变,但不管怎么变,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变、对创新的要求不会变、对实干的追求不会变。
现在,市场因素变了,过去是商品短缺,现在是产能过剩;过去是卖方市场,现在是买方市场;过去是解决生产问题,现在是解决市场问题。当然,困难什么时候都有,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事物发展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有矛盾、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我总觉得,一家企业到底怎么样,宏观形势好的时候不一定看得出来,只有在困难的时候,它的好坏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有效经营篇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趋势。趋势来临,是谁也抵挡不住的。你不懂,会有人懂;你不信,会有人信;你不做,会有人做。当你看懂了、相信了、去做了,别人可能已经成功了。所以,不要害怕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不吃这个“螃蟹”,别人会来吃,甚至你会被“螃蟹”吃掉。
我们做企业,虽然受宏观因素的影响,但它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宏观好,有好企业;宏观差,也有好企业。我认为,经营企业不是随着政策的风向左右摇摆,而是不论刮风下雨我都可以稳步向前。简单来说,这也就是我常讲的“事在人为”。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方向。方向对了,哪怕慢一点,也没问题;方向错了,就像老书记生前讲的:跑得越快,错得越大。方向问题,说白了就是要有战略。什么叫“有战略”呢?就是你设定一个目标,咬定它不放松,并围绕它配置资源,直到目标达成。如果你每一步都只看当下,做各种应急反应,有人批评就沮丧、有人表扬就得意,看见利益就想上、看见困难就想退,这就叫“没战略”。其实所有的失败都可以归结为战略失败。
发展经济是一门科学,经营企业是一项艺术,管好自己是一种境界。就华西而言,我们要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简单而不是复杂”、坚持“透明而不是封闭”、坚持“规范而不是权谋”。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总思路,仍然是按照我提出的“短中长”、“稳快活”逐步推进。所谓“短中长”,就是从事的行业要兼顾短期、中期、长期三大利益;所谓“稳快活”,就是传统产业发展要稳、把握机遇动作要快、资本市场利用要活。当然,“稳”不代表“等”,不能一味死等;“快”不代表“乱”,不能一快就乱;“活”不代表“过”,不能导致过错。
过去的体制在过去是好的,是能够推动发展的,是能够调动积极性的,也是能够保障共同富裕的。但时代变了,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过去的体制也适应不了现在的形势。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我们做企业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必须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如果“危”看不清楚,“机”就越来越少;如果“险”避不过去,“路”就走不长远。
当今的商业环境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全新的时代,需要我们具备全新的思维,再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昨天的成功不能证明今天的成功,今天的成功也不能证明明天的成功。这对我的启发就是:没有绝对成功的企业,只有跟上时代的企业。
社会上有人讲,传统产业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我认为,转得好就不会死,转不好才会死。怎样转呢?形势要认清、办法要创新、机遇要抓紧。现在哪怕是一个星期的机遇也要抓住,有一天机遇就要抓一天机遇。总之,行情越是低迷,我们越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凡事要做在前面,不能等、不能靠、不能慌,尤其是千万不能出现失误。
不管是现有企业,还是新兴产业,要做一块成一块,成一块兴一块,兴一块带一块,切记“三个不能”:不能靠“家长式”管理,不能用“老思维”办事,不能凭“一刀切”用人。为此,我们既要打破国界去想问题,也要融入世界去看潮流,更要结合实际去干事情。我相信,一个一流的企业一定是国际化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务实的企业。
科学管理篇
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转型”,但转型不是简单地一转就行,它也有高下之分、内外之别。我认为,产业、行业的转型,属于企业外部转型,目的是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组织、架构的转型,则属于企业内部转型,目的是强化企业的生存根基。有时候内部转型往往比外部转型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传统产业形势低迷的时候。
什么是领导能力?领导力首先来源于自我的约束力,当你不能管住自己的时候,你就失去了领导别人的资格。就像老书记生前说的,干部要有权威:一是廉洁,二是懂行,廉洁才有权,懂行才有威。管住自己就是成功,改掉缺点就是进步,带动他人就是提升。
什么是竞争力?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什么是执行力?就是能拿出成果的能力。什么是创造力?说到底就是创新的能力。做工作实际上就是做成果,不是看你做了多少事,而是看你做的这些事取得了什么成果。管理者只有拿出成果,说话才能硬气,做事才有底气。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团队的优劣,优秀的团队不是人多,而是心齐。执行的另一面,就是做事要专注。如今,能够心无旁骛地做事,有时竟成为一种稀缺能力。很多人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失败,而是因为把能力分散到太多的方向上。
抓安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调避险性,要避开三种风险:经济周期的风险、国家政策的风险、自身决策的风险。怎样来避免呢?重在“三个预”:对未来要有预见,对形势要有预判,对危机要有预案。一些企业之所以失败,不是败在技术上或管理上,而是败在缺乏有效的预案应对突发的情况。我为什么一再强调要打有准备的仗,要打能打得赢的仗,道理就在于此。
不要怨宏观形势怎么样,前提是你的微观对策怎么想;不要问外部资源有多少,重点是你的经营眼光好不好;不要讲其他单位也不行,关键是你的企业必须行。我看,有些人之所以习惯埋怨,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底,导致眼中看到的,哪里都是困难,哪里都是阻碍;我们心里有底,因此眼中看到的,到处都是生机,到处都是活力。
做企业,不可能不遇到问题,无非是大或小的区别而已。只有认真总结问题,才能防止再出问题。我们既要通过总结解决问题,也要在总结中学会问问题。我总觉得,有时候最严重的错误,不是问题的答案错了,而是问题本身错了。比如,与其总是纠缠于“我这个企业为什么不行?”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有的企业在同样的环境中获得了成功?”
村庄管理也好,企业管理也好,我们干部要多用表率的方式为下面带好头、示好范。一定要多用主动的姿态去服务,多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多用换位的思考去理解。管理的艺术,就是要让人在和风细雨中接受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作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成长。
我的看法,完成任务不仅要看数量,关键要看质量,要看成效,目标任务要见成效,工作部署要见成效,责任担当要见成效。至于能不能做到,有的时候并不只是能力问题,更是责任问题。为此,我们要带着危机看问题,带着使命为集体;要管实管细管到人,干好干优干到位;要一月抓一月,一月不放松一月。
长远眼光篇
过去,我思考得比较多的是“如何让企业更成功”;现在,我思考得比较多的是“如何让企业更长久”。因为只有长久的,才是最成功的。而要保持长久,就要避免三种误区:一是不能用“赌”的心态做企业;二是不能以“短”的眼光看发展;三是不能靠“跟”的方式搞经营。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还要能预见未来,眼光有多远,收获就有多大。
如果企业的明天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你就应该一着不让,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果企业的明天是一眼看不到头的,你就可以充分挖潜,把事业做到无限大。要做大事业,不能再靠单枪匹马的个人主义,而要依靠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
什么叫“风险”?我的看法,任何一件事,如果我们只看到它“莺歌燕舞”的一面,那暂时不要做。因为对它的认识还不全面。如果我们已经认识到足够坏的一面,在这样的前提下依然认为值得做,那就能做。要知道,当所有人都在唱好,没有人说不好的时候,风险往往就潜伏在里面。预防风险,就是要抓好“三个字”:考虑要早,眼光要远,防范要严。
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准可能就是绝路。对于战略来讲,战略决定战局,战略不清可能就是战败。因此,战略的确定是所有问题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华西的战略,就是实施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接下来势必就是低速增长。低速增长时,华西在国外的一块要能覆盖国内的发展。这样,华西的发展就能更加稳健、可持续、有保障。
在当今世界做生意永远不缺机会,关键看你的视野够不够宽阔。你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这点钱;你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就是钱的世界。一个人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也就是“智”要从“知”来,“财”要从“才”来,“位”要从“为”来。一个人落后,主要是观念落后;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有些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
在这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想要开创一番事业,既要有常识,又要有见识,更要有胆识。如果你仅仅有常识,缺见识,就难免陷入平庸;如果你仅仅有见识,缺胆识,就难免纸上谈兵;如果你仅仅有胆识,缺常识,就难免导致失误。你只有同时具备这“三识”,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当前,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环境深入变革、社会思想深远变化,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这确实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难以预料的风险。但反过来讲,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才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我的看法,实际上这是在检验我们有没有“打破固有模式”的胆量,有没有“冲破约定俗成”的见识。有胆识,就能在不确定中看到“柳暗花明”;没胆识,就会觉得前方尽是“山穷水尽”。
我总认为,做事业要“快一步,领着走”,不能“慢一步,跟着走”。如果只知道步别人的后尘,做大家都在做的事,那么绝不可能开拓出新的事业。因此,我们就是要做与别人不一样的,做别人不愿意去做的,做别人还没想到的,也就是做“差异化”。只要这个行业兼顾短期、中期和长期三大利益,具备稳定、健康和持续三大特性,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新的机会、探索新的路子、创造新的价值。
自我要求篇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总是期待一本万利的好事,不能总是指望一马平川的成绩,不能总是幻想一帆风顺的发展。实际上,正因为有困难,才值得我们去努力。就像有些路看上去很远,走下去很累,可是现在你不走,将来就不会有收获,生命就不会有意义。所以,不管是顺利,还是困难,我们都要咬住发展不放松,追求进步不动摇。
人是一定要有约束的,更要自己管好自己。如果说制度的防线是外在的,让人权衡利弊不伸手,那么心理的防线就是内在的,让人自觉自愿不动心。作为华西的干部,就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面前保持警惕,诱惑面前保持定力,金钱面前保持清醒。只要你自身过得硬,就“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了,再多的约束都跟你没关系,再严的监督你都无所谓;身不正,到处都有对你的约束,到处都是对你的监督。
做任何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就要容得下别人;只要不是方向性分歧,就要敞得开胸怀;只要不是顽固性缺点,就要放得下偏见,毕竟人不可能完美到没有一点瑕疵。我们既不能让能人“束手束脚”,也不能让庸人“空占其位”,更不能让下面人受到“无谓冤屈”。
我从广大藏区干部身上,看到值得华西人学习的三种精神:吃苦精神,也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打得开局面;担当精神,也就是要负得起职责、挑得起担子、担得了风险;奉献精神,也就是要分得清公私、放得下得失、看得轻名利。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是很难干成大事的。做好政治工作需要信仰,做好经济工作同样也要信仰。今天的华西,信仰的意义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信仰的内涵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今天的华西人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统筹村内与村外这两个大局,辨清集体与个人这两种利益,兼顾民主与集中这两大主题。不管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信仰,做认认真真的创业者;坚信能力,做勤勤恳恳的开拓者;坚守底线,做兢兢业业的实干者。
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应该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工作、为了团结、为了大局,就不能计较个人的一时得失。如果只想个人的“后路”,不想单位的“出路”;只想做“加法”,不想做“减法”;只想搭“顺风车”,不想开“自驾车”,那么内部怎么团结?工作怎么开展?为民怎么服务?
我现在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华西经济稳健、村泰民乐。华西今天的事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我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明天。我现在每天都在想:明天还要再做点什么?明天又能为华西增添点什么?我最想做的,就是在未来5年内,通过“既实在,又实用,更实效”的举措,使华西的产业结构更合理、管理制度更完善、文化建设更繁荣、生态环境更和谐、发展进程更健康。如果切实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百年华西的基础就更加坚实了,我也就更加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