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0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834
内容摘要: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元旦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作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元旦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作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为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农业竞争力规划了实践路径。

  这些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在农业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水平、农村社会面貌等方面取得标志性重大变化,不过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三农”自身来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从国内环境来看,有效供给没能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导致农产品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不合理的供给结构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压力;从国际形势上看,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中,我国农业竞争力不足,大宗农产品价格全面倒挂。

  这些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核心要求是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首先,必须弄明白要“守”什么,要“改”什么。一方面,保障粮食国家粮食安全就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这个底线要守住。当前,粮食“过关论”“包袱论”有所抬头,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粮食一时多一点少一点,是个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却是战略性问题,不能让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影响战略决策。更何况,我国粮食生产者是千家万户的农民,一旦出现大的下滑,再要动员回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另一方面,改革探索要深化,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不过,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一是土地流转费用越来越高,二是农民所能分享到的产业发展效益较少,三是出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因此,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如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以有效降低土地经营成本,实现节本增效。同时政策设计要更加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特别是要研究如何通过补贴、保险等政策支持,对主产区生产重要农产品的农户,特别是生产大户,保障其基本收益,以稳定生产。

  其次,必须分清楚市场要做什么,政府要做什么。市场机制是农业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动力,让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举。特别是在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改革上,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又要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调整”,根据不同品种的功能敏感性和市场扭曲度,实行差异化政策;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必须加大力度,保障农业农村投入,当前,不仅要在增量上想办法,也要在优化存量上做文章,重点是要在整合涉农项目和创新投入机制上下功夫。

  最后,改革不能忘记根本目的是什么。诗人纪伯伦告诫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为什么出发。”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要促进农民增收“多条腿”走路,除了要在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想办法外,还要以改革创新思路推动农村“双创”,在农业结构性改革中找出路,开辟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农业进入结构性改革阶段,所面临的必然是一个艰辛痛苦的爬坡过程,不过,坡度愈陡,爬升愈高,我们不仅要有打破现有格局、重构发展机制的勇气和智慧,还要有“为后人栽下乘凉树”的改革担当和历史耐心,日日思进,步步向前,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全力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金爱明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107/366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