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将“社区支持农业”打造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743
内容摘要:  社区支持农业是我国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社区支持农业是我国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类似社区支持农业的组织形态在欧洲也广泛存在。社区支持农业是指由社区来支持一个农场的运行,使该农场成为一个社区的农场,组成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农业风险,共享农产品收益的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在本土的发展可追溯至2005年广西柳州市开办的“土生良品展览馆”,之后各地的社区支持农业型农场纷纷出现。社区支持农业最开始的消费者和推动者基本上都是中等收入群体,因为这样的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可以支付农产品相对高昂的价格;生产者也有能力获得充足的经济和社会支持,并将其投入到生态健康型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社区支持农业采用有机的生产方式,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反对过分的逐利行为、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和改造,所以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支持农业行动具有生产健康安全农产品、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促进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信任、提高尊重自然的意识等多种功能。

  社区支持农业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本土的发展和推广过程中,却正在遭遇着诸如管理、人才、市场、土地等多方面的困境。第一,管理方面。社区支持农业经营中的管理多是一种传统家长式管理,这与多数员工所习惯的现代企业科层式管理方式不同。在农业生产与管理中,不是每一分劳动都可以凝结成用于交换的物质产品,因此,每一分劳动也并不能够完全得到应有的市场回报并通过薪酬管理体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第二,人才方面。专门的有机农业生产的人才还比较少,社区支持农业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空间,由社会为其培养专门人才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农场方面唯一可以做的是充分利用社区支持农业独特的发展理念,在内部营造一种宽容与关怀的氛围,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第三,生产方面。农庄希望使用自然改良的种子,而农资市场上的种子大部分不可留种;第四,消费方面。目前的消费者虽拥有一定的环保、生态等理念,但对于社区支持农业更深层的目的尚缺乏共鸣,多数只是站在生产的另一面,享受安全农产品是其主要消费心态,缺乏对产品种类、品相等的包容,因此,农产品种类单一性与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便格外突显;第五,土地方面。社区支持农业型农场的土地多是从村集体承包,大部分位于城市近郊,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周边地价飞涨,农场所在的地方也面临着随时拆迁的压力,村集体一旦意识到拆迁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便将土地收回集体待价而沽。农场不得不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小心翼翼地维持与当地组织的平衡关系,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社区支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除了面临上述问题,还需要解决的就是普通农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因为目前的社区支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利益诉求,农民话语权体现得并不充分。这就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高校等主体积极行动,探索一条让普通农民参与其中,从中受益的途径。如“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通过减少或不收服务费来鼓励农民参与;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在河北易县开展的将普通农民与城市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巢状市场”等活动,其理念值得借鉴。

  社区支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正视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最终将其打造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减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村发展空间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应冲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将“社区支持农业”打造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1209/3662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