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网上销售前景美好,但一些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农民。笔者在基层采访时,某县一位葡萄种植户大倒苦水,葡萄属于生鲜产品,保鲜期短,不易运输,大部分快递公司都不愿意接单。即便接单,运费贵,物流环节多,耗时长,严重影响产品的口感和色泽。
实践证明,以“互联网+”带动农业产销,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农产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从全省来看,各地在推进“互联网+农业”中还有很多短板亟待突破。除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亟待解决、流通环节过长、高端物流供给不足等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生产销售脱节。目前先生产后消费仍是主流,以消费带动规模化生产的订单农业还不多见。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功能性配套不完善、农村电商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当前,农产品电商之所以热,是因为大家看到了电子商务是带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那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
笔者认为,互联网产销模式能够走多远,就看运输渠道和物流成本等问题能否解决。各地要下大力气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多管齐下,真正将物流成本降下来。尤其是,现阶段,各地要以乡镇电商服务中心为落脚点,负责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的收集、发布和网络销售工作,通过借助大数据分析,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来确定种植品类和规模,建立“基地+平台+消费者”的现代农业产销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元素、增添新动力。
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农民受知识水平的限制,能否“+”入互联网、如何“+”入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农业能否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必须尽快破解农村电商人才短缺问题。为此,各地要尽快分批次、分阶段进行农村电子商务专项培训,着力培养农村现代电商创业人才。另外,各地应对农村电子商务相关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延长贷款年限。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融资的做法,通过农信担保公司的担保,尽快解决农村小微电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其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