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拓销路、提质量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质量。这是从事有机茶电商的“乡土乡亲”创办人赵翼给出的答案。他把种茶农民的头像和姓名印在包装上,让生产者为农产品质量代言。
“过去不要说消费者不知茶叶种植过程用了多少化肥、农药,就连卖茶的人也不知情。”赵翼说,“现在,我们为合作农户建立家庭档案,制定严格的禁用农药列表,记录公开整个生产过程。开始农民接受程度并不高,但是随着成功案例增多,有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
消费者也可以参与质量监测。“乡土乡亲”发动客户成立“处女座用户检查团”,随时进驻茶园监测“吹毛求疵”。“今年4月,检查团发现一款准备上市的白茶一项病虫害率偏高,我们直接让它下架。”赵翼说,“通过互联网,我们实现了透明溯源的质量追踪体系,大幅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
互联网+农业=销路。把北京密云的山货卖到全国各地,滞销的农产品化身致富“金矿”,这是密云县不老屯镇学艺厂村村官孟炳淋给出的答案。
“学艺厂村蜂蜜、核桃、鸡蛋等山货品质好,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好品质没有好身价。”孟炳淋利用互联网帮助农民打开销路。他挨家挨户收货,农产品运到仓库后,进行统一监测、挑选、包装、发货。看到山货卖出了好价格,越来越多的农民找到他。“互联网起到了桥梁作用,将偏远农村和广阔的城市市场联系起来。农民可以增收,市民能够吃到新鲜、健康的食品。”
仍有物流、人才、资金等“拦路虎”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民、市民都受益,但也面临一些“拦路虎”。
想买村里山货的人多了,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将山货从大山里运出去,成了孟炳淋面临的最大难题。“我不得不先自己用货车将收来的农产品运到附近的产业园仓库,再通过快递公司发货。快递物流和农产品原产地还是存在‘最初一公里’问题。”孟炳淋说,“物流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原产地到仓库这一段的运输成本占到收购价的5%。二是农产品易损易腐,对物流速度和服务水平要求高。”
最让蜜桃电商张民苦恼的是人才问题。“产品质量需要农业技术人才保证,网站运营需要网络技术人才,产品推广需要营销人才等。但是,人才愿意扎根农村的可不多。”
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雪洪村大米电商陈飞则最头疼资金问题,“大部分资金是自筹,政府项目也解决了一部分。但如今创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运营、人力等都要用钱,资金总显得紧张。”互联网创业,也靠互联网思维解决难题。陈飞发起了众筹,5万元的目标现已完成。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解决这些难题送来了“政策春风”。会议提出,完善冷链等相关设施,鼓励建设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等,提高流通效率;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鼓励通过网络创业就业;加大农村电商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担保贷款及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商创业的信贷支持等等。
“人才、物流、资金是发展农村电商的短板,有国家鼓励和支持,这些问题都有办法解决,农村电商会有大发展。”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比如人才问题,就可以通过吸引农民工返乡来解决;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也会更看好农村电商这片蓝海,只要农村电商扎实发展,资金困境就能够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