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互联网+“对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利大于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3  来源:南阳观察  浏览次数:82324
内容摘要:   上网都是他们年轻娃子们玩的东西,没想到现在咱卖个猕猴桃也能跟互联网扯上关系了。金秋十月,又到了猕猴桃收获的季节,西峡
        “上网都是他们年轻娃子们玩的东西,没想到现在咱卖个猕猴桃也能跟互联网扯上关系了。”金秋十月,又到了猕猴桃收获的季节,西峡县丁河镇奎文村猕猴桃种植大户唐大孔迎来了来自深圳百果园的收购商,在向收购商展示他家的猕猴桃之后,唐大孔感慨道,“福之地·乡村合作社”不仅给他带来了种植技术上的改变,也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跟互联网也沾上边了。”

  “福之地·乡村合作社”是由深圳广电集团和南阳电视台共同打造的服务“三农”的专业机构。打造一个集产前信息服务、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的三农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与线下结合,实现电子商务本地化,做好农业生产服务,并依托农业大数据服务大宗农产品采购商,创造出一种南阳电商新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在南阳市设立南阳总社,并快速在县级地区设立中心社,村镇地区设立卫星社,以电视媒体宣传的方式为南阳地区的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2014年12月至今,“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已在南阳13个县区发展村级加盟社280多家。

  大数据下的农业产销布局

  “我的300多亩土地都有了种植计划,他们说这是市场经济下的‘计划经济’。”南召县小店乡种植户李鹏说。今年36岁的李鹏以前是做食品生意的,2013年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开始做有机果蔬种植。由于缺少经验加上对市场预判不足,前两年都处于亏损状态。今年年初,“福之地·乡村合作社”通过自己搭建的南阳农业信息数据库对李鹏的土地进行规划,建议他种植西瓜,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西瓜收获季,“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又主动帮助李鹏联系到电商企业每天惠,让他不再为销路犯愁。

  “我们合作社利用互联网建立了涵盖整个南阳地区的农业信息数据库,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做好生产经营规划,为农产品寻找销路。”“福之地·乡村合作社”董事长阮庭成告诉记者。

  目前,“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已经建立了各个卫星社农业情况数据库,对土地普查建档,建立农产品试验基地。在农业信息大数据库中对南阳地区各个农产地的种植物、种植规模、农作物成熟时间以及农产地的发展状况作了详细的记录。

  在数据库中,记者看到了一条关于南阳宛城区黄台岗镇的描述:黄台岗,种植作物以胡萝卜、土豆为主,过去规模有10万亩,因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上缺少优势,今规模已缩减至2万亩……像这样的信息记录数据库中还有很多,阮庭成说:“我们利用大数据库,可以对农业生产及发展做精准的分析与规划,指导加入我们合作社的会员进行有计划的生产,避免他们因大规模种植某种作物由于销售不畅而利益受损。”

  上下并行用两条腿走路

  “香港人也吃我们种的芥兰菜。”家在镇平县侯集镇王官营村的蔬菜种植户张新说。10月11日,香港德联行采购人员来到张新的田里,并现场签订采购合同。

  张新告诉记者,他田里的50亩芥兰菜经过“福之地·乡村合作社”生物技术改造后茎杆更粗,口感更脆,而且无粗纤维吃起来没有渣感。在芥兰收获时,“福之地·乡村合作社”把他的芥兰种植及收获信息发布在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上,这批芥兰菜被香港的德联行看中并收购,德联行公司表示如果可以保持质量稳定便建立长期收购合作。

  借助互联网让优质农产品走进城市人的餐桌只是农业产业化道路的“一条腿”,而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的下行则是农业发展的“另一条腿”。

  “南阳地区每年要使用肥料300多万吨,拥有近千亿的农资市场规模,这也是我们想要开发的一块市场。”“福之地·乡村合作社”总经理孙万斌告诉记者,为了开拓这个庞大的市场,“福之地·乡村合作社”根据农民的需求与可信赖的农资厂商联系,减少中间环节,以团购价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优质肥料以及其他农资产品,推动农资产品下行。农业生产者通过“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平台直接与农资厂商对接,使农资产品从厂家直接送到农户手中。

  农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平台直接对接大宗农产品的采购商(包括大型的贸易商和超市等)进行销售。同时,通过对生产信息的提前掌握,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缩短农产品的贸易链条,同时又能防止农业生产者受到假农资的危害。

  “我们致力于成为农民与农产品采购商、农资生产商之间的桥梁。使农产品上行,农资下行,用电商手段发展农业产业化。通过上行及下行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闭合循环圈,让农业发展形成两条腿走路格局。”孙万斌说。

  两大平台为农业生产护航

  “秋是金,冬是银,施肥莫等春来临。”10月15日,西峡县丁河镇万亩猕猴桃示范园里,农业专家宋五江正在给果农讲解施肥时机。

  像这样的让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做专门的技术指导是“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站的首要任务。乡村合作社组成一个包括南阳、台湾、日本等地的各领域农业专家的专家库,专家团队通过卫星社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指导,电视台记者随行采访并制作出专题节目播出,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大平台的结合,实现电子商务本土化,做好农业生产服务,线上平台主管销售与宣传,帮助农业生产者寻找农产品销售途径与农资产品进购渠道;线下平台通过卫星社为周围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产业服务,用两大平台为农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依托农业大数据服务大宗农产品采购商,结合农村金融和产业保险服务,实现农业生产者、产品采购商和乡村合作社的三方共赢。

  “线上、线下向农民宣讲三农政策、生产经营技术,并且注重对特色产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和典型致富案例的分析,为千家万户农民搭建对接市场的大通道,解决他们产后的市场问题。”阮庭成说。

  推广农村电商新模式路还很长

  尽管“福之地·乡村合作社”在农村电商领域做出积极探索,但缺少有力的担保机构特别是金融机构支持,发展村级卫星社进程缓慢等,都制约着农村电商新模式的发展。

  “福之地·乡村合作社”目前面临的问题,就凸显了农村电商发展中的这些尴尬:已经建成并服务农民的线上网络平台、线下服务平台、农村金融及保险平台,苦于没有有力的担保机构给予支持,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此外,“福之地·乡村合作社”电商平台发展之初,利用电视媒体推广宣传的方式虽然便利,但在互联网风头正劲的发展趋势下,“福之地·乡村合作社”村级卫星社的发展过程过于缓慢,无法服务更多的农户。

  缺乏农村电商平台成长所需的发展环境,也是“福之地·乡村合作社”等一批电商平台需要面对的难题。实践证明,农村电商平台对于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都会形成强大的拉力。

  “我们的目标是把这种“互联网+”指导下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推向更多地区,让更多农民受益,但毋庸置疑这条路还有很长。”阮庭成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互联网+“对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利大于弊?”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1023/3624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