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焕刚(左)指导工人制作宫面(10月6日摄)。
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桥宫面的第56代传承人,程焕刚的创业更像是对这一传统食品的继承和发展。
2006年,从苏州大学毕业的程焕刚放弃外企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接手父亲的宫面作坊,立志将其从小作坊和土特产店“请”到面向大众的超市。
吴桥宫面起源于西汉年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因其工艺复杂等因素,产量较小,只供给宫廷。程氏宫面的直径仅有0.7毫米,但用放大镜观看面条的横截面就会发现,每一根都是空心的。程氏宫面制作要经过13道工序、14个小时,再自然风干72小时,用程焕刚的话说,“每一根宫面都是一件工艺品”。
2012年9月,程焕刚投资1000多万元建造的新厂区开始使用投产,同时研发紫薯宫面、藕粉宫面等多种新产品,在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中开拓创新,从仅有几位老师傅的作坊发展成为占地40亩的企业。如今,程氏宫面已经走出吴桥,向上海、广州等几十个大城市销售,并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年产量达到500多吨,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程焕刚检验宫面的均匀度(10月6日摄)。
程焕刚(右)在进行宫面制作过程中的搓条工序(10月6日摄)。
程焕刚(右)向顾客推介程氏宫面(10月6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