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农业难以挣钱,永远难以超越其他行业;有人说,中国的农业太落后,差距其他欧美国家十几年;有人还说,中国农业太穷,宁可开发房地产也不投资农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知不觉中,中国农业依托互联网高速发展,从以前的1.0小农经济时代正走向4.0融合互联网的高度智能化时代,各路资金纷纷入驻农业。
那么,什么是农业4.0,它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改变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王竹讲讲农业4.0:
王竹:人们认为中国农业没有前途,太穷,究其原因,还是表现在生产方式上,我们称依靠个体劳动生产模式为1.0模式,毫无疑问,1.0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国家的发展,要想改变中国农业的命运,走向国际顶峰,我们必须站起来革命。
农业1.0即依靠个人体力劳动及畜力劳动的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2.0即机械化农业,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
农业3.0农业3.0,即信息化农业,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使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
而如今,由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强力渗透,信息流的“无孔不入”以及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农业4.0”的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将相互衔接,而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生产力的三要素也将发生本质性变化。
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提出将机械化人工智能运用于农业生产中,至今美国80%的大农场早已普及了农业互联网技术,他们通过机械化自动化的设施,仅仅只靠3个人就能够完成1万英亩土地的管理和玉米收割,效率大大提高。上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尝试电商,90年代互联网的崛起,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效益。
2011年,中国就开始了农业物联网试点工程。到2015年底,北京市大兴区将有这样种植的500亩西红柿:它们不是长在土里,而是采用水培的方式;人进去的时候要穿防护服,以防止细菌进入;温室大棚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光线,西红柿需要快速生长时光线是直射的,而需要慢慢生长时则调整到斜射的角度。这就是北京供销总社计划打造的现代农业4.0,年底将在大兴区启动试点。据介绍,由于全年均可生产,这里的产量相当于普通西红柿的八至十倍。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这些西红柿将实现全程可追溯。
由此可见,农业4.0是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是智能农业,是继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自动化)农业之后进步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农业4.0也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