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专家称农业4.0是中国现代农业必经之路 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机遇和改变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09  来源:央广网—中国乡村之声  浏览次数:83666
内容摘要:  中国的农业发展约有近1万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以及现在我们所处
           中国的农业发展约有近1万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以及现在我们所处的近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两大基本要素构成了农业的根基:一是大量的人力资源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大量资金建设形成资本密集型产业。综合来看,农业的产值比重较大,但是生产增长率不如其他的产业;产品附加值的空间尚未得到完全的开发。虽然看起来成本远远大于收益的农业产业却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题和支柱产业。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农业的社会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有人说,中国的农业难以挣钱,永远难以超越其他行业;有人说,中国的农业太落后,差距其他欧美国家十几年;有人还说,中国农业太穷,宁可开发房地产也不投资农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知不觉中,中国农业依托互联网高速发展,从以前的1.0小农经济时代正走向4.0融合互联网的高度智能化时代,各路资金纷纷入驻农业。

  那么,什么是农业4.0,它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改变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王竹讲讲农业4.0:

  王竹:人们认为中国农业没有前途,太穷,究其原因,还是表现在生产方式上,我们称依靠个体劳动生产模式为1.0模式,毫无疑问,1.0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国家的发展,要想改变中国农业的命运,走向国际顶峰,我们必须站起来革命。

  农业1.0即依靠个人体力劳动及畜力劳动的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2.0即机械化农业,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

  农业3.0农业3.0,即信息化农业,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使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

  而如今,由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强力渗透,信息流的“无孔不入”以及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农业4.0”的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将相互衔接,而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生产力的三要素也将发生本质性变化。

  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提出将机械化人工智能运用于农业生产中,至今美国80%的大农场早已普及了农业互联网技术,他们通过机械化自动化的设施,仅仅只靠3个人就能够完成1万英亩土地的管理和玉米收割,效率大大提高。上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尝试电商,90年代互联网的崛起,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效益。

  2011年,中国就开始了农业物联网试点工程。到2015年底,北京市大兴区将有这样种植的500亩西红柿:它们不是长在土里,而是采用水培的方式;人进去的时候要穿防护服,以防止细菌进入;温室大棚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光线,西红柿需要快速生长时光线是直射的,而需要慢慢生长时则调整到斜射的角度。这就是北京供销总社计划打造的现代农业4.0,年底将在大兴区启动试点。据介绍,由于全年均可生产,这里的产量相当于普通西红柿的八至十倍。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这些西红柿将实现全程可追溯。

  由此可见,农业4.0是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是智能农业,是继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自动化)农业之后进步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农业4.0也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专家称农业4.0是中国现代农业必经之路 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机遇和改变呢?”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1009/3602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