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一号”所处海底深度大概在18米到23米之间。战舰全部深埋在泥沙里,零星的铁甲边缘和船体构件微微凸起于泥沙之上。目前,国家文物局对这艘沉舰进行了数月调查,并发现了一大批遗物。这艘战舰的发现,始于去年10月份丹东港集团的新港巷道开掘工程,当时在预计航道中心偏左侧位置,发现一条钢制沉船残骸。
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海战,清北洋水师共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等4条战舰沉没在交战区。专家分析,“丹东一号”最大可能是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或黄建勋所率的超勇舰。10月1日,一门格林机关炮被打捞出水,标有重要出厂信息的铭牌被海生生物覆盖,后续进行清理辨认后,将为我们提供关于战舰身份的重要线索。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表示:“这门机关炮极有可能是致远舰后桅杆桅盘上的那门机关炮,超勇舰和扬威舰都没有。致远舰冲锋的最后时刻,主炮、大炮都不能射击了,唯有桅杆上的机关炮还在向日本方面进行扫射。(机关炮)很有可能就是致远舰最后向日本人开火的那门炮。”
在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为掩护受到猛烈攻击的旗舰定远,毅然冲向敌军战舰,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目前考古队正在对丹东一号周边进行集中抽沙,力争通过测算战舰长度最终确定战舰身份。
再探 甲午
铁甲海军 重新认识
120年前的战争烟消云散,几万人的生命消失。曾经辉煌一时的北洋铁甲海军化为碎片,散落四方。“撞沉吉野”,因为电影《甲午风云》让中国人记住了邓世昌和他的致远舰,以及最后试图冲击吉野的行动。但由知名甲午史专家、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和他的团队通过兵棋推演发现,致远舰撞的不是吉野舰而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陈悦的最新发现,目前已经引起了日方专家的关注,并对此展开研究。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
纪录片《甲午》目前正在央视播出,摄制组遍寻中、日、英三国,寻找有关这场战争和北洋海军的遗迹。
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此次剧组探访了日本横须贺市的三笠公园,这里有一件来自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遗物:致远舰的机关炮。致远,是北洋海军中,中国人最熟悉的由邓世昌驾驶的军舰。
“撞沉吉野”,因为电影《甲午风云》让中国人记住了邓世昌和他的致远舰,以及最后试图冲击吉野的行动。
但知名甲午史专家、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和他的团队通过兵棋推演发现,致远舰撞的不是吉野舰而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
如撞吉野
需将船头调转180度
推演严格按照海战爆发和进程的1:1时间进行。
陈悦说,通过兵棋推演并考证史料发现致远撞击吉野在黄海海战战场是不可能发生的,“但结果并不影响致远舰冲出去的事实,也不影响致远舰冲去本身这件事的壮烈程度。”
陈悦说,推演到了下午3时20分,所有人都开始关注到推演场上,因为在120年前的这个时间点上,致远舰在冲击日阵的途中不幸沉没。
黄海海战时,日本将舰队分为两部分,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艘军舰在第一游击队,主要任务是凭借航速快的优势,意图配合本队完成对北洋海军的前后包抄。
“结果在推演的时候,我们被沙盘上的情况惊呆了,因为在致远舰舰首正对的方向居然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陈悦说,当时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正在战场的南方转向,位于北洋舰队的背后,如果此时致远想要冲出队列撞击吉野,则意味着要将船头调转180度。
陈悦说,这意味着致远舰当时撞向的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本队。
史料梳理
撞吉野说法源于英国资料
“致远撞的不是吉野舰”,作为在这次推演的一个重大发现,事后陈悦和张黎源再次详细梳理史料考证此事。
陈悦说,因为推演的发现,也突然间一下子觉得“开窍了”,“我们发现以前所有描述致远舰撞向日本军舰的美术作品也好,新闻报道都是指向日舰本队,只不过我们以前没有注意。”
海战结束后,11月24日在《伦敦新闻画报》上刊登过英国人画的一幅黄海海战新闻画,标题为《中国军舰“致远”号沉没》。“这幅画,表现致远舰正在撞向日本军舰,中间那艘向右侧歪的就是致远舰。我们以前只注意到致远舰冲锋,但忽略掉画面正前方那艘巨大的军舰,它不是吉野,而是日本本队的旗舰松岛号。”
“接着找下去,居然发现这不是一个孤证,而是大量的存在。”陈悦说,当时的国外的报刊报道中,致远冲向的都是日舰本队。
那么,“致远”撞向“吉野”冲锋一说,最早出自哪里呢?
据张黎源考证,第一份明确地描述“致远”冲击的目标为“吉野”的史料是1895年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