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什么是信用分 征信开始抢占生活场景入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8  浏览次数:82957
内容摘要:  近日,首都机场接入支付宝,蚂蚁金服宣布,芝麻信用分达到750及以上的旅客,可以享受首都机场国内快速安检通道。芝麻信用表示
   近日,首都机场接入支付宝,蚂蚁金服宣布,芝麻信用分达到750及以上的旅客,可以享受首都机场国内快速安检通道。芝麻信用表示,将在监管的有效指导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不断洞察信用本质,为金融和商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用产品和服务。业内人士分析,在互联网获得长足发展后,金融业务如何渗入,关键在于“场景”,除了原有的金融行为场景外,各家机构看重了“生活场景”的各种入口。

  然而有观点认为,征信是否将大范围地被应用于各种商业行为和场景中值得被探讨,因为征信背后是个人信息的获取和整合,在国内个人征信起步之时,个人信用设施建设与公民隐私及个人信息使用之间的界限有待明确。

  何为“信用分”

  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国内信贷业务发展的一个掣肘。自2015年初,央行发布了允许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个人征信体系有望向商业机构开闸的信号被视为国内个人基础信用设施将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实现高效发展。目前被批的信用机构推出的主要产品是“信用分”,所谓“信用分”,即各征信公司通过自家平台数据和外部数据抓取的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对个人的消费能力、偿债能力和还债意愿等做出的综合测试评分数。

  目前,芝麻信用推出了“芝麻信用分”,前海征信推出了“好信度”等。芝麻信用方面表示,除了“芝麻信用分”产品外,还提供芝麻报告,该报告类似于央行的信贷记录报告,会从360度展示公民的信用情况。比如学历、信用卡使用状况、生活账单、电话费等。分数和报告背后是数据的抓取和整合,据了解,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分为基本信息、注册信息、兴趣偏好、支付和资金、人脉关系、黑名单信息、外部应用多个维度,而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四个渠道,电商数据来自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数据来自蚂蚁金服,其他数据渠道还包括众多合作公共机构及合作伙伴、各种用户自主信息提交渠道。

  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透露,前海的“好信度”的数据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平安集团内部积累数据;二是外部合作机构如运营商、银联等机构的数据;三是其他第三方数据。此外,目前已经签署合作的金融机构也有一定的数据共享。腾讯征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人群覆盖上,QQ月活跃用户数达8亿,腾讯征信可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对于之前没有个人征信报告的蓝领工人、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用户,腾讯通过他们使用社交、门户、游戏、支付等服务,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

  抢滩场景入口

  在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方面,前海征信表示,目前主要为中小银行、小贷以及网络借贷等机构提供征信服务。腾讯征信方面则表示,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征信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获取更多的金融业务;用很便捷的方式给普通用户建立信用记录,这些信用记录能反过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目前,大部分征信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在传统的金融业务范畴内,将“信用分”提供给金融机构,为其借贷等金融业务提供风控等服务。

  芝麻信用则表示,支付宝有3亿多实名用户,覆盖上百种生活场景,云计算技术也走得比较靠前。在一些商业落地的情况中做一些探索,比如做金融场景和生活场景两条线。在金融场景中,如果芝麻分在600分以上,就有一定的额度到线下透支,也通过这套系统帮助P2P公司识别借款人。而在生活场景方面,芝麻信用则屡有创新,如给“芝麻信用分”高分人群提供签证及机场快速通道等增值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在互联网获得长足发展后,金融业务如何渗入,关键在于“场景”,除了原有的金融行为场景外,各家机构看重了“生活场景”的各种入口,就看各家如何去构建和切入其中。该人士认为,目前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推出的各种服务,包括通过“芝麻信用分”办签证、为婚恋网站提供用户实名制以及机场快速安检通道等服务,都是想借道征信获取各种场景的入口。然而有观点认为,征信是否将大范围地被应用于各种商业行为和场景中值得被探讨,因为征信背后是个人信息的获取和整合。在国内个人征信起步之时,个人信用设施建设与公民隐私及个人信息使用之间的界限有待明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什么是信用分 征信开始抢占生活场景入口”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928/3581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