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统计,全国仅在淘宝和天猫上的农村网店,就超过200万家。CNNIC第35次调查报告也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阿里巴巴在去年10月发布的“千县万村”计划中,宣布将在未来3到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设覆盖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京东则宣布在2015年全面启动“千县燎原计划”,首批在全国55个试点县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试点。连硬件厂商英特尔也表示,将推出定制化的农村网店专用电脑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
从表象上看,这是“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是农村网民、农村网店的爆发之势,而其背后则是更为深刻的变化。无数农民正在通过鼠标和手机屏幕“日进斗金”,电子商务在带动农村收入提高的同时,通过打破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倒逼农业转型升级。曾经饱受销路之苦的农产品与广阔市场的距离不再遥远,曾经就业无门的乡村青年有了创业就业的新平台,曾经缺乏后劲的农民增收之路有了新途径,曾经活力不足的农村消费市场出现了令人兴奋的新增长点。基于此,许多地方极其踊跃地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实施新农村“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首选。
但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互联网+”不该只是局限于农村电商,如今的“互联网+”孕育着无限可能。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赋予了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弱势农民奔向现代化征途上一次后发制胜的绝佳契机。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给新农村建设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将是下一个风口。例如,“互联网+生产”,使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可控化和全程监管;“互联网+培训”,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等造就出一批“新农人”;“互联网+服务”,以借助农业信息平台和信息共享,构建科技成果应用新通道;“互联网+管理”,突出农业政务系统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总之,“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意义是重大的,涵盖着众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必须要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而那种只把“互联网+”局限于农村电商,就显得过于短视和狭隘了。
“互联网+”之于新农村的未来,前景广阔,值得期待,是一座富矿、金矿,有待于挖掘和开采。我们坚信,“互联网+”的时代,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