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农田水利建设为垦区带来大收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09
内容摘要:  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管长远的民生工程,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匮乏,搞好农
   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管长远的民生工程,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匮乏,搞好农田水利,特别是建好“小农水”,可以确保农业生产用水,也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节水型农业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蔚然成风,膜下滴灌等一批农业节水技术得到应用。这其中,农垦在“小农水”建设领域“技高一筹”,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北河西走廊……农田水利建设为垦区增产增收带来了大收益。

走进甘肃河西走廊—— 滴灌铺到哪儿哪里就变良田

尽管已立秋,但在甘肃的河西走廊,白天依然烈日炎炎,一些土地显得有些“干渴”。然而,地处金昌市永昌县石羊河流域的甘肃农垦金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山分场的田地里,各种作物恣意生长,丝毫没有缺水的迹象。

“都是滴灌起的作用,自从装了滴灌设施,我们再也不怕高温干旱了!”正在田里劳作的农工说。

膜下滴灌让80%耕地实现水肥一体化

“青山滩,月亮能把地晒干!”这是长久以来青山分场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青山分场原有耕地8923亩,土地零碎、土层浅薄、水资源匮乏,且灌溉渠系滞后,60%的耕地常年只能种植普通作物。遇上干旱年份,农作物常常大幅减产,原有农业灌溉方式成为结构调整的瓶颈。

2010年起,借着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膜下滴灌试点示范项目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等政策,青山分场通过平整现有土地、恢复弃耕地、建设规模条田等途径,大力发展膜下滴灌。

短短三年时间,青山分场建设蓄水池3座,总蓄水量61万立方米,耕地全部架设了滴灌管网,配套建设了机耕道、防护林等工程,初步建成了田、林、池、路、滴灌五配套的高标准农田,80%以上的耕地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总耕地面积达到1.9万亩,实现了土地耕种规模上再造一个青山分场。

在冰冷的水中打埂子已成为历史

基础条件好了,如何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必须调整种植结构。他们转变了青山分场由过去单一的种植大麦,变为商品玉米、玉米制种、优质林果、经济药材等特色产业同步发展的格局,收入由2010的1385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000万元,增长了44%;职均收入由2010的1.8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3.2万元,增长了77%。

“前两年,河西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干旱,我们的滴灌项目发挥了巨大作用。农场周边农村大面积受灾,而我们正因有了蓄水池和滴灌,不但没有发生旱灾,而且比正常年份还有一定的增产。”青山分场场长孟春雷说,使用节水滴灌后,职工浇水手拿铁锹、脚穿皮靴,在冰冷的水中打埂子的情景已成为历史,现在职工只要拿好剪刀和双通(三通)做简单的接头,然后计算好时间,到时间关闭首阀门就行了。

大伙儿普遍反映,“真是滴灌铺到哪儿,哪里就变成良田。”种地不仅比以前省水、省肥、省工,而且农产品品质和综合效益也显著提高,真正达到了增产、增收、增地的目的。周边好多乡镇都来农场考察,学习农场发展节水滴灌的做法。

4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成为“甘肃标杆”

青山分场的变化,是甘肃农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一个缩影。截至2014年,甘肃农垦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面积近40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39.67万亩,节水农业走在了全省前列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如今,走进河西走廊,敦煌农场枣树大田滴灌示范园、田园牧歌草业苜蓿草喷灌示范基地,以及黄羊河集团等节水示范基地,正不断影响和带动着整个河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已成为河西地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标杆”。

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在甘肃农垦现代农业建设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根本上打破了制约甘肃农业发展的瓶颈,为垦区以“建设大条田、普及大农机、发展大产业、全面推进水肥一体化”为内容的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平台,极大缓解了农业和生态用水矛盾,遏制了农田沙化和地下水过度开采,推动了植被恢复,辐射带动了周边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农业发展的标杆。

内蒙古谢尔塔拉农牧场—— 种地靠天不如靠“小农水”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日益增多,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十年九旱现象严重,特别是6~7月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持续伏旱,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干旱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破解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难题,为粮食增产、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开辟了新路。

农田喊渴呼唤“小农水”

谢尔塔拉农牧场属温带草原性气候,冬冷夏热,干燥少雨。近40年间,该农牧场的农牧业生产一直处于靠天吃饭的格局,粮食产量很不稳定,企业效益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减产、绝产的情况时有发生。

自今年春播开始以来,该场总降雨量仅为20毫米,30多厘米的土壤层含水量仅为12~14%,持续的干旱天气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重创。“必须与干旱斗争到底,才能夺取农业胜利。”谢尔塔拉农牧场场长刘友山说。

2012年,该场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投资1393万元,在第四生产队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区,将海拉尔河河水引入蓄水量达26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再通过300平方米泵站、7.2公里地埋输水管线和34台指针式灌溉机对农作物实施有效灌溉。今年6~8月期间,该场第四生产队节水灌溉示范区连续工作3300小时,上水640万立方米,平均降水120毫米,有效缓解了前期旱情。

节水灌溉将覆盖28万亩农田

“水是农业的命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水利工程功不可没。”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洪斌说。为此,他们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将原有的5000亩灌溉面积修复扩建到2万亩;通过农作物喷灌前后对比试验,农作物产量有了显著提高。

截至2014年,该场灌溉覆盖面积达18万亩,实现有效灌溉12万亩,可同时供5个生产队进行灌溉,是目前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节水灌溉面积最大的农牧场。在未来的两年里,该场还将不断扩大节水灌溉规模,计划到2017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8万亩,使全场93%以上的农田实现节水灌溉。

为进一步发挥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从8月开始,谢尔塔拉农牧场的水利建设百日攻坚战正式拉开帷幕,他们在确保秋收生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现有水利设施,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灌机,还在输水管道重要部位设置泄水阀、排气阀,解决冬季输水管道冻结的难题,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水利喷灌20万亩的目标。

“滋润”种植业“反哺”养殖业

“发展节水型农业,适当提高胡萝卜、马铃薯、水飞蓟、早熟玉米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实现种植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收的新增长点。”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胡家才说。节水型农业可根据作物成长需要及时安排喷灌,满足作物成长期对水的需求,使谢尔塔拉农牧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基本保障。

为彻底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破解季节性干旱难题,自2011年起,谢尔塔拉农牧场变“土里刨食”为”土里挖金“,本着“稳油、增麦、提特”的发展目标,种植大麦、小麦、油菜、水飞蓟、胡萝卜、苜蓿、青贮玉米、籽粒玉米、甜高粱、马铃薯等10大类21个品种作物。

2011年,他们在闲置土地上开始试种水飞蓟,2013年水飞蓟平均亩产170斤,亩产值1000元,2014年,他们将水飞蓟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59万亩。尽管当年市场价格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水飞蓟亩效益仍然达到了760元,增效2100万元。

今年,为确保附加值高的极早熟玉米、马铃薯、胡萝卜能够丰产丰收,他们利用水利设施充分保证这些高附加值的作物得到有效灌溉,还计划将种植的胡萝卜、青贮玉米反哺畜牧业饲草的不足,既在农业生产中获利,还为牧业发展提供了援助。

莫让“小农水”建设资金“断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011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就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现实。为此,上至国家,下到地方,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上,狠下功夫,科学规划,投入大量资金新修或完善了一大批“小农水”项目,在保障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建好“小农水”不可能只凭一朝一夕,要让“小农水”发挥长久作用,就必须给予长期的维护,必须舍得投入真金白银,不能让“小农水”建设资金断了“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在“小农水”建设方面却出现了后劲不足,甚至是懈怠的情况。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滑坡,认为“小农水”一朝建好,就不需要再投入维护了,甚至对本该用于“小农水”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打起了歪主意,出现了截留、挪用等违法行为。

不能让“小农水”建设资金断了“水”,对于资金使用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惩处,必须确保专项资金不折不扣地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我们还要在资金投入上广开渠、深挖潜,让点滴资金掀起“小农水”建设的高潮。

在多渠道筹集资金上,必须首先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同时,应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相应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银行是资金的“蓄水池”,要调动农发行、国开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水利建设政策性贷款业务,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调动社会力量,汲取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此外,还要鼓励和保护农民投身“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发挥资金杠杆作用,让灌溉水长流,让农田多打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郝祖镇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田水利建设为垦区带来大收益”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825/3521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