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休闲农业促进“三农”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2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浏览次数:81617
内容摘要:  提及农业,人们常联想起劳累、原始、脏乱。然而,近年来在经济逐渐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为满足人们休闲需求
   提及农业,人们常联想起劳累、原始、脏乱。然而,近年来在经济逐渐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为满足人们休闲需求,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休闲农业逐渐发展壮大,并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休闲农业有潜力成为深度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不过,万事难于起步。休闲农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很多挑战。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乡村旅游需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如何发展休闲农业?怎样规避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休闲农业会给“三农”发展带来哪些促进等,都是其绕不开的话题。

  我国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对我国“三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实现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带孩子去附近的农家乐玩玩,到田地摘摘菜。”每逢节假日,朋友圈就会被这样的内容所占满。近年来,采摘园、农家乐等一系列“农业热”的休闲项目逐渐闯入人们视野,与都市紧张生活对比强烈的田园之景、绿色食品所带来的诱惑与日俱增。

  北京农学院经济贸易系农经管理教研室主任陈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休闲农业起于19世纪30年代,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是充分开发具有观光、休闲、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实现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缩小城乡差,促“三农”发展

  休闲农业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对我国“三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表示,休闲农业将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产业拓展。“它的发展,客观上是在倒逼经营主体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在贵州省凤冈县,休闲农业经营者通过承包九龙塘水库,承担了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养护,既保障了农业的基本灌溉,也为休闲农业带来了益处。“这样一来,既盘活了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价值,使其发挥了应有效益,又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凤冈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健指着不远处的山塘对记者说,他与涉及到该土地的33户人家座谈协商,达成一致,由公司出资,将其建成山塘,将山塘作价入股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大山深处,多为山地,不适宜机械化耕作,无法大面积耕种粮食作物。”冯健告诉记者,正是这样不起眼的地方,吸引了他开发的兴趣,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可以让他充分利用山、水、林以及清新的空气开设休闲养生农业园。

  此外,休闲农业在诠释农业绿色发展一词上可谓“妙言要道”。

  “为了使种植出的水果、蔬菜和茶叶达到无公害或有机标准,除控制使用农药外,我们还建有一座年出栏3000头的生猪养殖场,利用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种植蔬菜和水果。”冯健说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农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静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休闲农业是一种具有生态性的绿色产业,“以北京为例,郊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充当北京市都市区的绿化隔离带,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高效益的休闲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郭静利表示,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农游合一”的新型交叉高效产业,使旅游业开拓广阔的资源利用渠道。

  休闲农业在促进城乡缩小差距,发展农业相关产业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开展休闲农业旅游以后,受到旅游特定环境和规范化标准的影响,村容村貌变得整洁了,村风民俗变得文明了。”郭静利说。

  在谈及休闲农业对“三农”发展都起到哪些具体推进作用时,陈娆为记者总结三点:

  一是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二是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农民要增收,不把务农忘

  冯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现有职工56名,80%都是园区附近的村民,其余则是凤岗县其他乡镇村民,“村民们在园区上班的收入远大于他们原来种地的收入。”

  的确,发展休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宋杰凝对记者坦言,休闲农业有效地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经营性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李庭海是在凤冈九龙生态农业园区上班的农户,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家里有4口人,水田约4亩,能收谷子3500斤,每斤的收入在1.5元左右。此外,还有旱地2亩。算下来,他全年收入约为8800元。

  “后来我来到了园区打工,每年的收入是现在的好几倍,我儿子和女儿也开了农家乐,每月有6000元的纯收入。”李庭海告诉记者,他家现在年收入合计超过了10万元。

  休闲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优化农林经济组织,开拓农业和土地利用新型模式和领域,在分流和疏导区域旅游流,使部分游客走进农业这一广阔的旅游界面。郭静利还表示,郊区民俗旅游已成为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随着休闲农业市场的兴起与进一步开拓,农民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生产的目的性强,效果好。”

  然而,休闲农业虽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的担忧声却不断传出——种粮的人少了,生产粮食的土地也“变味儿”了。怎样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又确保粮食安全,让务农不“变味儿”呢?

  据介绍,到2013年底,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超过150万家,间接带动了2900多万农民收益。宋杰凝对记者分析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防范土地非粮化、非农化:工商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避免工商大资本排挤小农户,使得农户丧失经营主体地位;此外,还应加强有关部门监管,定期对土地租赁企业的土地用途、农业经营能力展开监督调查,及时纠正改变农地用途的违规行为。

  谈及规范休闲农业合理发展,陈娆表示:“过去,休闲农业很多是自发发展的,没有经过规划论证,经营管理不规范。”在她看来,近些年,各地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都重视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的评定标准,有的地区制定了发展规划,有的地方对休闲农庄还制定了星级标准。依据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使休闲农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发展力求多元多创新

  目前,人们仍将休闲农业停留在单一的观光型农业上——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休闲农业已不满足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内容的农家乐。”陈娆说。

  那么未来的休闲农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休闲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多产化、农村景区化、资源产品化的发展态势。”对此,陈娆分析说,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一般能够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结合,使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休闲农业成为了企业投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热门项目。

  陈娆具体解释说,农业多产化是农业通过观光采摘、大棚生态餐厅、垂钓鲜食等,带动相关消费的全面发展,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农村景区化是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资源产品化是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产品

  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旅游经营模式,致使发展空间有限。此外,由于郊区的大部分经营者以当地农户或回乡创业人员为主,资金缺乏,融资困难是难以上规模、上档次的原因。相关配套服务仍是缺口。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旧面临很多问题。

  宋杰凝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个体分散,能力有限,要依托大集体,形成规模化发展。”

  此外,针对融资难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解决:一是国家大力扶持农村金融,建设农村信用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经营者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是金融机构调查了解农村信贷需求,满足不同经营业主在信贷额度、担保方式及用途方面的需求,对良好资信的经营者发放贷款。

  在发展休闲农业的道路上,冯健也遇到过瓶颈,他对记者说,“刚开始发展生态园时,老百姓不理解,造成了很多阻挠。且土地确权等问题导致资产不能颁证,故融资有困难。”虽然现在相关基础设施在不断建设,但在道路交通、通讯、信息落后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阻碍。

  对此,《意见》中指出,要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重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

  在问及休闲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时,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看好且前景广阔。

  未来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颇多,陈娆表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观光、旅游、教育的功能。

  宋杰凝预计,到2020年,休闲农业年均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将会增长10%,全国受益农民将达到3500万人。

  未来可采取连片开发模式。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农民利用自家庭院风景及自产农产品等特色以低廉价格来吸引游客游玩、品尝;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城市居民以“认种”的方式委托农民代种或亲自种植花草、蔬菜等作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季建成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休闲农业促进“三农”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822/351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