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曝光台 » 正文

金龙鱼五常大米直链淀粉不达标 口感排名垫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1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82889

  测评报告二:大食品陆家村五常大米更香 金龙鱼原稻香大米品尝评分垫底

  本刊见习记者 陈柳妍

  现时电商平台上有上百个五常大米的品牌,都说自己的产品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呢?

  2015年6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福临门、金龙鱼、葵花阳光、大食品陆家村、北大荒、正谷、十膳九米、柴火大院等8品牌9款五常大米。检测五常大米的特征性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含量及胶稠度、粗蛋白等大米品质指标。

  检测结果显示,9款五常米中,大食品陆家村有机稻米大米2-乙酰-1-吡咯啉含量最高,达到0.122mg/Kg;;十膳九米、正谷和大食品陆家村有机稻米品尝评分则较高。

  哪款五常稻花香更香?

  浙江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水稻香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一文中指出,2-乙酰-1-吡咯啉是香稻香味的特征化合物和五常稻花香大米的主要香气贡献物。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米质专家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2-乙酰-1-吡咯啉的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五常稻花香米的香味。

  本刊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五常大米中大食品陆家村有机稻米的2-乙酰-1-吡咯啉含量最高,达到0.122mg/Kg,而葵花阳光精贡五常稻花香的2-乙酰-1-吡咯啉含量最低,为0.092mg/Kg。这与普通东北大米福临门寒香米(0.092mg/Kg)的含量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图2)

  大米口感是关键

  “胶稠度是评价优质米的重要指标之一,优质米一般达到80mm以上。同时,大米的胶稠度越大,则米饭越柔软,品质越好。”广东省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丰指出。在本刊此次对比检测中,金龙鱼原香稻的胶稠度为70mm,刚刚达到GB/T 19266《地理标志产品 五常大米》的要求,在全部五常稻花香大米中排名垫底。(如图3)

  米质专家表示,蛋白质一般是含量低的比较好,如日本越光大米在6-7%左右。对此,黑龙江五常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君表示赞同,大米蛋白质一般在8%以下会口感更好。在本刊此次9款五常大米对比检测中,4款五常大米的粗蛋白含量超过8%,其中葵花阳光最低为6.98%。

  此外,糊化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应大米的品质都稍差,中糊化温度的大米品质较好,本次检测9款五常稻花香大米糊化温度均为低糊化温度。

  本刊有关大米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48人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在选购大米时首先考虑大米的口感。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金正勋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指标的高低意义不大,重要的是食味评价,消费者们认为好吃的才是最好的。受访的多位专家均持此观点。

  中国水稻研究所米质专家指出,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由于水稻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五常大米素有“贡米”之称。

  黑龙江省农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水稻栽培室主任张君认为,五常稻花香大米作为五常大米的代表,米饭柔软、适口性好,最独特的是浓郁的香味,这些除了归功于五常的地理条件,也是因为五常稻花香这个品种的优质。

  本刊此次品尝评分综合了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等多项指标,评分结果显示,十膳九米五常稻花香、大食品陆家村有机稻米和正谷有机原稻米的品尝评分最高为91分,最低为金龙鱼原香稻82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金龙鱼五常大米直链淀粉不达标 口感排名垫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819/3516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