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奔涌。然而一些地方的创业创新有点“嫌贫爱富”,他们更青睐科技精英,更热衷扶持“互联网+”“大数据”等高大上项目。相比之下,农民工的“草根创业”被冷落了。
有的地方出台了创业贷款政策,却因为农民工是“外地人”,将其拒之门外;有的地方为高科技项目开通“绿色通道”,而农民工想回乡建厂,却连手续都办不下来;有的地方建起创业孵化园,但众多返乡农民工却够不上入园“资格”,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融资难、融资贵、办证难,农民工创业路上的不少老难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论创业热情,农民工一点儿不少。据人社部对500个村进行的农村劳动力监测,上半年自主创业人数同比增长3.1%,高于转移就业人数的增幅。专项调研发现,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返乡创业者增速更快,比如贵州省,上半年农民工创业人数同比增长58%。而在全国,近年来已有200多万农民工返乡创业。
论创造的价值,谁能说农民工创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富,这位贵州大山沟的返乡农民工,通过养殖鹌鹑,带动1万多户农民脱贫,让家乡变成当地“圆梦第一村”;哈尔滨五常市新庄村农民刘清泉回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2万农户种植有机大米,闯品牌、搭电商,一年增收千万元。也许有人看来,他们的项目不“时髦”、不“洋气”,但对农民来说最“接地气”,最能得到实惠。
事实上,当前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现象背后,正是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也正需要返乡农民工这样的“新鲜血液”。他们多年在城市打拼,积累了财富、增长了见识,有技术、有想法,还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应该成为农村创业的重要主体。大批农民工回到家乡,不管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创办各类企业,将带动人才流、技术流等流入农村,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面小康不能落下农村,创业创新的舞台上,也不能让农民工缺席。重视农民工创业路上的现实难题,不要让一道道门槛磨掉他们的创业激情。
可喜的是,为鼓励农民工创业,国务院日前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降创业门槛,减税费负担,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一个个“政策红包”含金量十足,还贴心梳理出最有潜力的创业领域,为的就是帮助农民工实现创业梦。
好政策落地生根,关键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支持农民工创业,地方政府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应切实把相关政策细化落实。尤其是针对农民工遇到的问题,对症下药,多下力气,为他们营造更顺畅的创业环境。只有政策“上下合拍”,破除种种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让农民工放手大胆创业,真正回得来、留得住、富起来。
创业创新要鼓励高精尖,但“草根创业”也不能少。全国2.74亿农民工中,不乏创业创新人才,尽心呵护农民工的创业梦想,让他们大展身手,希望田野将会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