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各大银行金融支持“三农”布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10  来源:同花顺财经  浏览次数:82096
内容摘要:  深化金融改革,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
   “深化金融改革,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

今年以来,在农村金融政策频出的支持下,新业态、新改革和新转变正为“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大银行金融支持“三农”的布局可谓紧锣密鼓。

不过,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和互联网金融向农村渗透,新的趋势变化正对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新的需求。此外,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步壮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参与市场的争夺、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激烈的同时,结构性风险和整体经营压力也日益凸显。

银行加速布局“三农”领域

今年以来,伴随着国家涉农重大项目建设投入的持续加大,国家针对“三农”发展实施的定向调控措施也频频出台,不仅极大地支持了“三农”发展,也明显调动了金融机构布局农村金融的积极性。

今年2月,央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农发行额外降低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4月,央行再次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并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对农发行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月,在前期降准的基础上,又将大型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也纳入定向降准的范围,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认为,这些定向政策的实施,为保持上半年涉农信贷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0.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新增1.34万亿元;本外币农户贷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1个百分点,新增4730亿元;本外币农业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6.4%,新增1922亿元。

此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银行在“三农”领域的布局也正加速推进。

农行2015年“三农”和县域业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四化同步”发展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找准服务重点,加大县域贷款投放力度。在持续推进“三农”金融服务产品、政策和渠道创新的同时,继续深化三农事业部制改革,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尽快将三农事业部制改革覆盖到所有县域支行。

建行在同业中率先创新了新农村建设信贷产品,重点对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安置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现代农业等项目建设的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而农发行年中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则明确,农发行除继续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城乡一体化外,还将全力服务农业现代化以及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四大趋势影响未来格局

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的农村金融形势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农村扶贫力度继续加大、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工返乡创业和互联网金融向农村渗透这四个趋势无疑成为未来影响农村金融格局的重要因素。

2015年,中央预算安排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为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8%,扶贫力度“可见一斑”。而根据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和发展形势,提高金融扶贫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梳理确定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提供包括信贷、结算、资金管理、国际贸易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对接国家精准扶贫名单,研发推出贫困户创业贷款、移民搬迁安置贷款等金融产品,加大对讲信用、会经营贫困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正在成为金融扶贫的重点工作和主要趋势。

此外,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土地租金价格等生产要素都呈上涨趋势,我国农产品价格遭遇生产成本“地板”与国际农产品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也变得愈发明显。如此一来,结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精品化发展趋势,以规模种养农户、农机大户及国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积极增加信贷投入,并以此为突破口,提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投资理财、外汇结算等综合服务,不断提升对农村优质客户的服务水平,成为未来银行业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受国际经济形势下行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影响,返乡创业农民工数量日益增加,有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由此,支持返乡创业人员相对集中、具有经营优势的县域主导产业的配套行业、规模农业、休闲和旅游农业、农村电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领域,研发专门金融产品,在准入标准、担保政策、信贷审批等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成为农村金融未来新的需求点。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加大,“互联网+”将加速向农业农村渗透。针对“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研发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集合农产品电商、交易支付、小额贷款等功能,提供更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正成为各大银行积极布局的新增长点。

县域竞争加大银行风控承压

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出有利于银行布局的变化,但在宏观经济放缓、县域经济转型调整的背景下,县域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强化,市场拓展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和风控无疑将面临更直接的压力。

上半年,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并同时放宽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县域金融机构纷纷强化存款竞争,竞争重心逐渐向乡镇、行政村转移,竞争手段更多依赖于渠道、体制等基础要素。其中,农村信用社依托网点、地方政府支持、无信贷规模约束、定价灵活等优势,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存款竞争优势;而大中型金融机构则基本陷入同质竞争格局,理财等产品竞争成为主要手段。未来这种存款竞争的局面或将更加严峻。

此外,在县域经济偏弱的情况下,偿还能力有保证的城镇化项目、城市企业向县域的产业转移项目、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项目、县域特色资源开发项目、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及当地优质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成为各银行金融机构争抢的稀缺资源。因而即便在存款有保障的情况下,优质信贷项目的缺少也成为各家银行直接面对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转型程度加深,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传统行业将面临巨大调整,而这些行业大多集中于县域地区,导致商业银行县域业务的风险持续增加,风险防控压力加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应卓群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各大银行金融支持“三农”布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810/3510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