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互联网+农业”在国外早就先行发展起来了,那么我国通信运营商才开始逐步发展该业务是否太迟呢?中国通信运营商涉足“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前景又将是怎样呢?
我国通信运营商涉足“互联网+农业”或存商机
“互联网+农业”从侠义上可分为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和农业信息化管理,而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的发展还是局限前者,但国外如荷兰、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便开始发展农业信息化管理。至2015年国外农业设施已依靠互联网技术在向温室建设化、室内集成技术、产品筛选、操作机械技术、生产工厂技术、无土栽培、防治生物化等方面深入发展,而通信运营商在此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农业种植提供基础性互联网络覆盖、稳定的网络支撑系统、信息技术知识的快速传播及交流。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836”计划下开始研究发展农业信息工程,2004年开始通过互联网来营销农产品干货,我国通信运营商却晚在2014年9月才开始研发涉足农业信息业务的手机应用软件,还有的在2011年仅建立了农业信息交流网站,但这种种都比国外晚了好些年。
我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不仅拥有巨大的粮食需求,还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世界21%的互联网用户来自中国),鉴于通信运营商基础互联网覆盖范围广,能确保农业应用技术知识信息传播得更远、更快速,加之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始终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完善和改进的模块和机会更多。综合考虑,运营商涉足“互联网+农业”的商机或仍存在。
运营商以应用APP支撑“互联网+农业”发展
据了解,中国电信在政府的支持下,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手创建的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联合实验室,2015年7月初开始面向江西、山东、黑龙江、四川4省所有区县100%覆盖推广专属该平台的“农技宝”套餐和应用APP,广东省选取5个主要农业种植城市开展重点试行。农技宝实际上是依托电信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和农技平台为农业管理者、农业技工及农户提供一套满足农业种植技术交流互动、推广服务管理的应用,通过日志上报管理、农户圈交流、通讯录、价格信息、12316移动专家坐诊来推广农业种植技术知识的一业务产品。它类似于中国移动在2012年推广的“农信通”网站的缩小版APP。中国电信还结合当地易通卡、19元飞young4G等低门槛套餐组合包装成“益农卡”,再配以集团淘宝手机或华为8817d等高性价比手机包装成“农技宝”大礼包对示范性农户开展促销。
通信运营商现以应用APP来支撑“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在政府补贴下更开展渠道营销竞赛奖励、评选百强示范用户、“夏耕服务”十佳农技员及圈地百强县等活动的带领下,暂时赢得了农业部门的关注和积极推动。但是,这一业务产品能否真正赢得农户的青睐,还取决于它能否能带动农产品的丰收和畅销,真正实现盈利。
通信运营商涉足“互联网+农业”当担种植技术传播者的角色外,还可将农作物种植产品筛选、种子筛选、无土有机栽培等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达。有句俗话说“不时不吃”,在种植和品尝农产品时都讲究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和收割需迁就时节,但在互联网营销上更需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在我国目前最大的农产品零售平台(淘宝和天猫)上,枣类、乌龙茶、普洱、代用/花草茶等干货的销售量虽排名前三,但销量增长最快的却是牛油果、冷冻鱿鱼等生鲜产品。通信运营商传达种植技术的同时,传达农产品在互联网及线下农贸市场的销量情况和当前市场的价格指标,更有利于农业种植户按需增减农产品种植数量,针对性提前开展应节种植。
发展“互联网+农业”ICT融合业务成风口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科技兴农的理念早已深入到各家农户,遵循农产品生长规律来进行种植,获得农产品丰收或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重重。
就如7月,我国南部珠三角地区,鱼米果粮正值丰顺的好季节,对于农户来说应该是赚个盆满钵满的好机会,但是除了北方旱区,南方部分地区却因为农产品大丰收而出现大量滞销。西瓜、荔枝、菠萝、龙眼、白菜等农产品甚至亏本低价出售,也无人问津,最终难逃变黑腐烂的结果。即使有京东、天猫、天天果园、本来生活、我买网等电商企业对农产品进行了互联网营销,但因当前生鲜冷冻保险技术参差不齐、采购+配送的物流成本高,导致原本毛利率高达30%-80%的生鲜电商业务,最终因物流配环节便亏损了10%-30%。根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统计数据显示,至今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仅有1%实现了盈利,7%巨亏,88%略亏,4%持平,简单地把农产品投放到互联网上开展营销,看似并不能为农户甚至生鲜电商企业带来乐观的盈利。
至今我国通信运营商涉足“互联网+农业”除了简单传播科学的种植技术、防治虫害、精准筛选种植产品、种苗和农药等模块外,缺少协助引入农产品采购、直供营销平台。优化和完善供销平台,可减少我国当前分散的农业种植户需把农产品批发到采购商——采购商卖给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在销售给营销商家的中间环节,以B2C、O2O等模式开展直供营销,缩小农产品物流时间成本,进一步维持农产品在90%的生鲜状态下送到消费者手上,减轻滞销亏损。
我国通信运营商至今涉足“互联网+农业”仅停留在农业应用软件搭配通信资费套餐+通信终端(手机/电脑),或者仅仅开发了一个农业种植信息技术交流网站。
此外,还可效仿国外,逐渐为各大小规模的农业种植户研发集控制温室气候、光照、湿润,甚至远程操作机械技术一体化的真正适用于“互联网+农业”的ICT融合业务。深度的业务融合,不再是通信产品/套餐简单叠加或者更能赢得农户的青睐。或许不久的将来,通信运营商深入发展互联网农业ICT业务后,我国分散的农业种植户便能实行像国外集中规模生产的农业大户似的,每天呆在电脑前便能控制机械帮忙播种、浇水、收割、装卸、运输等工作。
综上所述,我国通信运营商涉足“互联网+农业”或许还能做得更多,走得更远。互联网技术是通信运营商的优势基础,抓住优势,深挖市场需求,涉足异业,联合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将会是一个增长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