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在中国几乎是是拥有名称最多的食物:土豆、洋芋、山药蛋、地蛋、薯仔等,各地叫法不一。然而它的起源却在南美。在很久以前....故事还要从8000年前开始讲起,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海拔3800米处坐落的的喀喀湖附近,首批进入这片处女地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开始驯化湖边生长繁茂的野生马铃薯。从公元前4000年起,印第安人就已经世世代代在安第斯山脉种植土豆,繁育出了许多品种,或红皮的,或黄瓤的,或软糯可口的,或劲道Q弹的,种植栽培出了许许多多品种。直到15世纪末,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踏上了美洲大陆这片沃土,才发现了这种在欧洲大陆从未见过的植物——土豆。一枚硬币有它的两面,土豆从南美洲走向世界,正是得益于追随哥伦布脚步而来的殖民者,不知道土豆君作为“战利品”被漂洋过海带回欧洲时,坐在船上会思考什么。
土豆抵达欧洲后,很长一段时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当时欧洲的大人物仅当作来自新大陆的“奇花异草”而把土豆定位为“观赏植物”,许多贵妇人把土豆君种在后花园里用来观赏白色和紫色的花朵,这么看来,把土豆君称为粮食界的“花魁”也不为过吧~~就这样,欧洲推广种植土豆的事情被延误了约一百年!在这方面做得最差的是法国,在土豆进入欧洲二百年后,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一般人尚不知它为何物。
土豆作为食物的巨大潜力还是被慢慢挖掘出来。1574年,西班牙侵略军包围荷兰海滨城市莱顿,被围困城中的人们饥肠辘辘。战争胜利之后,他们找到了西班牙舰队留下的食物:土豆,胡萝卜和洋葱,只好把这三种食物一起煮熟充饥,结果发现美味无比。独立之后,这道菜便成为了荷兰“国菜”Hutspot,如今仍是荷兰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品。
凡事都有个过程,被少部分人认可后,土豆仍没有被广泛接纳,在欧洲不少地方,土豆只被用来当做动物饲料和饥民的食物。1885年,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创作的油画《吃土豆的人》就描绘了贫困农家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土豆的景象。
只有爱尔兰人是例外。爱尔兰是最早广泛接受土豆的,连年的战争、贫穷、人口过多及土地的贫瘠,使得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拥抱了这种植物。但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由于物种单一化,1845年,“土豆晚疫病”大爆发,引发爱尔兰大饥荒,近百万人饿死,150万人逃亡美洲。至今,爱尔兰裔美国人仍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0%以上。图为爱尔兰都柏林反映大饥荒的街头雕塑。
事实上,土豆最早开始在美国种植,也是由爱尔兰移民带去的。图为美国1908年推出的一套明信片当中的一张,在这张合成的照片中,土豆变得巨大无比。同一系列的还有玉米、洋葱、卷心菜、鱼等。可见土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了。
土豆在营养上并不亚于其它谷物粮食,还含有膳食纤维、多种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8倍左右。而在种植上,也比其它谷物产量更高,适应性广,易于种植和管理。这使得它得以迅速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真正将土豆推向全世界的恐怕非美国莫属了。1951年,玛丽莲梦露穿上爱达荷土豆麻袋制成的超短裙,堪称最性感的土豆代言人。美国爱达荷州盛产土豆,产量为全美之冠,有“土豆州”之称。这幅照片后来被收藏在美国爱达荷土豆博物馆。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美国快餐连锁店,薯条开始流行起来。在大众眼里,“薯片(条)”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
视线转回中国,在长期以大米和小麦作为主食的中国内地,土豆一直以来作为配菜出现在餐桌上。只有在战争年代和偏远山区,土豆才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因此,尽管土豆在中国有着400多年的种植史,主产区却只在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小土豆,大产业。”“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产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土豆办成大产业,这就需要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土豆消费市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等多位领导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做过重要批示。
习大大和克强总理也非常重视土豆产业发展,土豆主食化作为国家战略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土豆有今天的发展,我们要感谢屈冬玉、金黎平、陈伊里以及无数土豆老前辈和奋斗在产业道路上的土豆人多年的努力,最好的感谢方式就是并肩而战,用我们宝贵的生命推动产业发展,选育更优良的土豆品种,种出更营养更好吃的土豆,做出更有价值的产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2015年1月6日,国家召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正式把马铃薯主粮化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着手实施,未来土豆将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秘密武器”更好的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