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从2012年起,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的河池市“整市推进”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核桃产业,3年内新增核桃种植面积200多万亩,80多万贫困人口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近日,记者来到弄者村,从一个山坡上望去,视线所及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一棵棵高大的核桃树生长在石缝里,不少已是幼果满枝头。
罗文志告诉记者,全村共种植核桃5000多亩,人均种植面积达2亩。“过去在山坡上种玉米,每亩收入只有100多元,多亏找到了种核桃这一条路子。”
罗文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丰产期,每棵核桃树可产干果5公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公斤40—50元计算,每棵树产值在200—250元之间,这样一亩核桃的收入在6000—7500元之间。
在河池市一些地方,村民有自发种植核桃的传统,一些核桃甚至成了“千元树”。在南丹县中堡乡大水井村,村里绿树成林,多棵百年核桃树郁郁葱葱,一颗颗核桃挂满枝头。“我家这株核桃树已经100多年了,每年收获干果100多斤,能卖三四千元。”村民宋红珍说。
河池是严重的石漠化地区,石漠化土地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河池又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地区,至今仍有贫困人口80多万,部分居住在大石山区中的农民缺乏可持续经济来源,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甚至连口粮都得不到保障。
“核桃耐旱、耐瘠,适合在石缝等恶劣环境中生长,家家户户都能种植,因此适合作为帮助大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河池市扶贫办副主任蒙红宁说。
长期在河池市挂职的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赖家业说,一些地方之所以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甚至扶贫多年过去了仍旧没有形成致富产业,“造血”一直留在口头上,往往是由于扶贫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力弱,市场的周期波动导致贫困户返贫率高。
2012年,河池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决定“整市推进”核桃产业,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市核桃面积要从当时的19.8万亩发展到200万亩。按此计算,进入盛果期后,全市核桃产值将超过30亿元,主产区农民可人均增收5000元。
河池市核桃办常务副主任韦御敏说,“整市推进”核桃产业需要较大规模的投入,河池市充分整合发改、林业、财政、扶贫、水利、移民等部门的扶贫资金合力支持核桃产业,自2012年以来,全市共筹措资金4.5亿元,为群众提供苗木、肥料、人工费等补助。
在河池,核桃梦就是众多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梦。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说,3年时间内,河池新增核桃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未来几年核桃将形成一个巨大产业,这说明只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去推进,就一定可以帮助贫困群众找到一条摆脱贫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