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卓创资讯主办的相关会议上,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指出,根据黑龙江、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地方政府和农民合作社反映,由于市场价格低迷,我国2014年的大豆目标价格尚未落实,2015年的目标价格至今没有出台。如果继续维持当前政策状态,估计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再次大幅度下滑,下滑比例可能会达到15%左右。
刘登高认为,2015年,中国食品大豆市场将增加150万吨左右的缺口。弥补这个缺口或者扭转国产大豆下滑,政府面临3种方案的选择:第一,在如何处理大豆与玉米的扶持政策方面,国家是选择大豆、玉米并重,还是重玉米轻大豆?第二,国家是高价进口非转基因大豆,还是恢复国内生产弥补缺口?第三,国家是严格、严肃执法,还是面对转基因混乱局面不作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结构不断改善,对蛋白质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海洋蛋白质资源日益枯竭,大豆植物蛋白越来越成为人类食物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与大豆产业休戚与共,同步进化,大豆俨然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不可缺少的食品。
由于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大豆的用途也发生了分化:一种是继续作为食品食用,中国灿烂的大豆食品文化就是典型的代表;一种是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成为饲料工业最重要的蛋白质原料。
刘登高表示,中国大豆历来牢牢占领着中国的食品大豆市场。他介绍,1936年,中国出口大豆占全球80%的市场份额;1987年,中国大豆出口达到最高峰,出口量达到171万吨;截至2013年,中国大豆占据50%的世界大豆蛋白市场份额。
近20年,中国的饲料市场发生颠覆性变化。相关信息显示,中国饲料市场1996年发生历史性转折,大豆进口量开始大于出口量,成为净进口国。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7340万吨,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65%。
刘登高强调,随着饲料市场的形成,国产大豆逐步退出了饲料市场,国外大豆目前全部占领了国内的饲料市场。“主要原因是中国畜牧业、渔业迅速发展,饲料需求巨大。进口大豆逐步取代国产大豆,几乎全部占领了中国饲料工业的原料豆粕市场。”刘登高说。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却与全球大豆产业背道而驰。
“即使是在2004年以来,我国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的大好形势下,这一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扭转,反而进一步恶化,大豆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刘登高说。
相关数据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的大豆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从10%左右,降到了2014年的4.85%。据判定,国产大豆之所以连续6年出现减产,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气候因素,也不在于国内生产技术的落后,而主要是受政策影响。
伴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存疑,同时,国外客户看好中国大豆的蛋白含量,因此,国产大豆也正逐步由榨油转向豆制品加工。
“2014年是中国食品大豆市场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刘登高说。
在刘登高看来,从食品大豆的供求关系看,中国人食品大豆这碗饭的自主权开始受到威胁。“在中国,大豆几乎是完全放开、完全市场化的商品,在此背景下,一盘散沙的中国豆农,不仅在颇具垄断性质的国际粮商面前没有话语权,在国内市场也几乎没有话语权。”刘登高认为,面对国内粮食的高补贴政策,国产大豆实际上正在承受着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的双重压力。
刘登高以中美两国粮食主产区的大豆和玉米的比价做比较:“在美国,大豆和玉米的比价为3∶1左右;而在中国,由于玉米得到了高补贴,大豆和玉米的比价在2∶1左右,受‘重玉米,轻大豆’的政策影响,种大豆的农民比种玉米的农民每亩少收入300~500元。”刘登高非常忧心中国食品大豆缺口问题。“未来,豆制品加工的食品豆缺口由谁来填补?是增加国产大豆,还是进口国外非转基因大豆,亦或者是任凭转基因大豆混入食品加工,中国政府和中国消费者必须果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