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相信,“问题西瓜”数量非常少,但查不到它的准确出处及问题农药的来源,人们必然会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个漏网”的心态,对待那些事实没有问题的西瓜,这对海南广大西瓜种植户显然是不公平的。事实上,“问题西瓜”事件发生及发生后处理问题不及时,已经让海南西瓜在声誉和经济上均蒙受巨大损失。事实再一次提醒:在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农药残留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马虎不得。
不过,教训再沉重,对消费者而言,也要保持理性,不要迷失原则。在表达自己的权利时,必须要搞清投票的脚应该向哪里迈。关于农残问题,从“问题西瓜”事件的网络跟帖中可以看出,许多网友是相当不理性的。有的网友一上来就把农民、农药、农残等不加区别地全骂一遍。事实上,他们的涉“农”知识相当匮乏,许多概念都没搞清楚,比如将“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混为一谈。
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各国根据农药的毒理学数据和居民食物结构等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残留量低于标准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标农产品则存在安全风险,不应食用。需要补充的是,在制定残留标准时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残留标准具有很大的保险系数,理论上讲,即使误食残留超标农产品也可能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曾有一家知名国际环保组织对产自中国的部分茶叶进行调查,之后发布调查报告称发现其中多款产品含有多种农药残留。该报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对中国茶叶市场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对此,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表声明表示,他们对照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标准后发现,这份报告中检测的茶叶样品,对照现有的指标规定,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很显然,上述环保组织的报告最大问题是概念混淆,即把“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混同起来。事实上,检测出农残不等于就一定会有危害,而只有农残超标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比一些社会组织无意的不懂,个别媒体有意的误导就更加有危害了。比如,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在售农产品进行农残检查,没有发现农残超标的情况,但所有样品全部检测出农药残留。一般报道会关注“没有发现”即全部合格这个积极结果,可有的媒体却对此不感兴趣,在报道时通过标题特别强调了“均检出农药残留”这一点。看来,一些媒体在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改一改报道心态和出发点了。人为制造卖点不可取,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更要不得。
当然,我们向来主张“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而在农药残留问题上,保持理性而科学的态度正是我们的追求。真正有价值且必须要做的事,是在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更安全的范围的同时,全面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并加快科学研究,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降低农药残留水平。当然,要加强监管,一旦出了问题要能够溯源,不能像“问题西瓜”事件这样拖很久查不出罪魁祸首,这样受损的不光是当地农民,政府监管部门形象也连带被抹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