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山地丘陵多、海拔高,盛产优质玉米,为壶关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和原料优势。尤其是山西近年来大力鼓励适地区域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导向,生猪产业成为壶关县的重要产业。
同时,随着有新希望背景的山西大象农牧公司的扩张,肉鸡产业也成为壶关县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畜牧业的另一个方向。大量的高蛋白玉米实现了就地转化,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高的附加值。
由此带来的牲畜粪便处理成为一个问题,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现实成为壶关县养殖大户发展沼气的瓶颈。有机肥生产线的引进为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提供了另一个途径。
由此,有机肥生产过程不仅是将废弃菌棒吃干榨尽再利用过程,而且是对大量养殖户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过程。
根据废弃菌棒的菌糠原料,紫团集团的有机肥料公司每年可生产6万吨的有机肥料,市场报价目前为每吨1900元,生产价值可以显见。
有机肥让旱地西红柿长得更好
用废弃菌棒的菌糠原料生产有机肥,这个产业链上的循环,还改变了国定贫困县壶关农民对有机肥的认识,以前大量农户长期迷信鸡粪等农家肥,有机肥料的出现拉动了壶关另一个农民脱贫增收产业——旱地西红柿产业的发展。经过当地旱地西红柿种植户的试用之后,土壤板结状况改善,西红柿的口感也大大改良,种植户开始对有机肥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壶关县农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开始探索种植旱地西红柿。
后来,种植旱地西红柿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种植规模、发展前景、市场销售和旱地西红柿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发展规划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由此,旱地西红柿成为壶关县政府层面主抓的一项特色产业,不仅得到省市县三级的扶持,而且也成为山西各厅局机关扶贫单位帮扶的产业。
经过30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壶关已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格局。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亩。有机肥和脱贫产业的结合,完成一根秸秆回归土地的同时,也为有效地推动了壶关县生态农业的发展。
继2007年壶关县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评为“国家级旱地西红柿标准化种植示范区”;2011年成功注册“紫团牌”旱地西红柿商标后。山西壶关于2014年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好的市场行情下,每亩旱地西红柿的收入在14000元左右,优质的有机西红柿则要比这还高出40%以上。
一根玉米秸秆,点一把火烧掉,其实很简单,而在山西壶关县,这根玉米秸秆,先是变身为菌棒长出了食用菌,然后又演变为菌糠,生产出了有机肥,接着有机肥回归土壤,改变了土壤的板结,促进旱地西红柿的产业化发展,在这根玉米秸秆由茁壮而生到回归土地的过程中,壶关县的优质玉米种植、规模化养殖、工厂化食用菌、设施蔬菜、旱地西红柿等产业实现了区域内可循环的生态化发展。目前,这样一个3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却能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个,成为北方干石山区涵养生态、发展生态农业兼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一个样本,玉米秸秆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