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消息一出,关于“寒门能否再出贵子”的话题再一次成为舆论焦点。近些年来,每当人们说起古谚“自古寒门多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时,语气中总是少了一点底气,这并不是一个个体现象,而是整个社会切实地感受到能够上大学的农村学子越来越少,而且越是高水平的大学,农村学子越难以进入。有统计数字显示,1978年~1998年,北大农村户籍生源比例维持在20~40%之间,2000年之后开始下滑,现在考上北大的农村学子只占到一成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没错,正如许多分析所指出的那样,是农村与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造成的,城市孩子所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既丰富、又优秀,他们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比农村孩子宽广得多的视野。而农村教育资源本来就匮乏,而近些年农村师资力量的流出远大于流入,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快速更新的知识体系,加之农村相对闭塞,农村孩子所接触的社会知识有限。高考的命题取向多以城市生活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孩子恐怕很难单纯凭借刻苦努力就能跨越改变他们命运的那场考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寒门难再出贵子的现象是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导致的后果,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将加快农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下差距作为根本解决办法,这也是一种“授之以渔”的做法,但是,这需要相当长的一个发展阶段。虽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现阶段如北大、清华等高校这样,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在政策上向农村学子做出一些倾斜,也不失为一种弥补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一个有效办法,这也是在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公平上现阶段能迈出的有力步伐。虽然,在短期内我们无法完全达到城乡教育资源公平这个最终目标,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迈出了这前进的第一步,我们就会有不断前进的力量。
当然,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旦城市和农村学子之间存在录取分数线上的差异,就存在产生觊觎捷径的贪婪者、权力寻租的管理者的可能性,可能会出现向农村进发的新的“高考移民”,可能会出现冒名顶替、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不法现象,这无疑是对国家重塑城乡教育资源平衡这一努力的极大破坏。所以,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教育部门、学校都应严守自主招生关,把真正优秀的农村学生选拔出来,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稚嫩的梦想负责,更是对教育公平的有力维护。
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私学”,打破了“官学”对教育的垄断,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空前繁荣。历史的车轮驶入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地将“平等”、“公正”作为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我们也应以北大、清华等高校推出的对农村学子的优惠录取政策为契机,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最终不仅是要让“寒门出贵子”,更要做到让“寒门”本身就不再成为农村孩子身上背负的标签,为所有孩子的教育成长提供一个平等、公正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