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粮顶新粮”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涉事粮库的官员却声称“具体情况我还正在了解”。搞得好像全世界都知道、唯独涉事人被蒙在鼓里一样,显然这有悖常识。这是传说中的“灯下黑”,还是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
并且,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在官员看来竟然只是“疏漏”而已。甚至,这种“疏漏”还可能是“难免”的。如此轻描淡写的说法,其实比“陈粮顶新粮”本身更令人惊诧——官员也太不把工作当回事了吧?请恕我直言,涉事官员恐怕难逃避重就轻、推卸责任之嫌。
“陈粮顶新粮”绝非“工作疏漏”那么简单。此前据媒体报道,一些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并且,“散发霉味、质量难保的陈粮就这样走向了百姓餐桌。”这根本不是“疏漏”,而是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侵吞粮款,涉嫌贪腐甚至是违法犯罪。
同时,官员的“疏漏”说其实也暴露出了粮食领域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素质和水平的官员,是通过什么方式和程序选拔任用的?相关部门平时又是如何对各级粮库进行有效监管的?“陈粮顶新粮”绝不能拿“疏漏”搪塞,而是要依法依规严查,凡违规违纪者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犯罪者要坚决追究法律责任。而由此暴露的体制性缺失和监管漏洞,更须及时亡羊补牢,不能继续“疏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