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8日)清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溧水区的华成蔬菜合作社的大学生施小青就带着农民一起,下地采收蔬菜。他们要在下午3点前,把400多份蔬菜送到溧水区的顾客家里。去年10月,合作社建起了网上商城,把田间蔬菜搬到网上卖。顾客只要鼠标一点,菜品隔日就可如数配送到家。近日,该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50万元。
在溧水区和凤镇乌飞塘村,记者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棚生产基地,这就是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种的全是无公害蔬菜。合作社负责人路晓华告诉记者,2009年,他从外地回到家乡溧水,和村民们一起成立合作社种蔬菜。合作社的规模渐渐扩大,发展到300多名社员。大伙都希望合作社能做强做大,树立自己的品牌。
在合作社种菜的都是一群6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路晓华说:“合作社要做强,光靠一群农民还不行,我们需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2011年开始,合作社开始招聘大学生来工作。
不过让路晓华苦恼的是,好不容易招来的大学生,有些干不过两三个月就离开了。“农村的工作环境苦,生活也不如城市精彩。”路晓华说,后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留住大学生。大学生在合作社干了一年之后,如果愿意下来,就把合作社的项目承包给他们自己干,让他们自己管理,年终参与利润分成。
冯顾城大学毕业两年,学的是园艺专业,现在也是合作社生产组的承包人之一。在田间的蔬菜大棚,记者看到了冯顾城,头戴一顶草帽,皮肤晒得黑黑。他正在和几名农村妇女一起采香芹,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香芹的香气,几名农民用溧水方言和冯顾城大声地说笑。“我来这两年多,已会说他们的方言。”冯顾城说。
走出大棚,站在路边,冯顾城指着这一大片说,这边的200多亩菜地,都是他承包的范围,他带着20多名农民负责这块菜地。每天早晨5点多,他就要起床,6点准时出现在田间。“我要查看蔬菜是不是缺水,有没有生虫,哪些可以采收……”冯顾城告诉记者,然后根据早晨检查的情况,来安排农民一天的工作。
冯顾城每天都忙忙碌碌,却觉得非常充实。他不仅要管好自己的责任地,还要参与整个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冯顾城告诉记者,最初的几年,合作社的蔬菜主要批发给菜场、超市以及配送礼品蔬菜。销往菜场、超市的蔬菜,利润很低。礼品蔬菜的订单两年前开始锐减。为此,几名大学生和路晓华多次聚在一起商量,谋划新的市场。
最终大家决定,在网上建一个蔬菜商城,在网上卖蔬菜,线下配送。这个项目交给大学生施小青负责。打开“华成蔬菜商城”,记者看到,蔬菜品种非常丰富,苋菜、芽菜、木耳菜、豌豆苗、娃娃菜……既有单份的蔬菜,也有家庭月套餐,半年套餐、年套餐。施小青告诉记者,因为刚启动,目前配送的范围只限于溧水区。他们承诺,网上购买配送到家的蔬菜不比超市和菜场贵。其中,家庭套餐目前销售很火,比如月套餐,可以在12种蔬菜中选择6种,他们会配送的总分量不少于6斤,每周配送两次,一个月360元。
“网上卖蔬菜,首先要做好线上服务。”施小青告诉记者,她和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发布最新产品信息、了解客户需求、下单情况,及时网上回复各种咨询。此外,线下的服务也非常重要,蔬菜的采收、包装、物流配送等每一步,都在不断优化当中。采访时,施小青还不断接到网上顾客的电话。“他们的需求非常多,很多人除了蔬菜,还要配些米油、草鸡蛋等。”
在施小青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了配菜车间。只见5名农民正在把刚刚采收上来的蔬菜,进行清理,再按照各个家庭的需求,配好蔬菜。配好的蔬菜放到自动包装机。包装机称重、再包好保鲜膜,紧接着贴商标。施小青介绍,这台包装机最近刚刚采购,一分钟可包装25包蔬菜,省了不少人力。
网上商城去年10月运营以来,在溧水区已有400多个家庭成为了他们的固定客户,每月销售额达70多万元。目前合作社蔬菜等传统销售一年产值3000多万元,增长空间有限。而电商增幅会很快,几名大学生信心满满,他们相信,未来电商平台将是他们的主要销售渠道。他们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让5万溧水人吃上他们合作社配送到户的蔬菜,也就是拥有溧水10%的蔬菜市场。施小青算给记者看,溧水有40多万人口,按每人每天消费3元蔬菜计算,10%的份额,一天的销售额就有10多万元。“这个数字很可观,我们现在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