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过气药材园成为赏花新天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7  来源:农村网  浏览次数:84024
内容摘要:  石龙村牡丹园火了!近两年,距巫山县城仅18公里的两坪乡石龙村牡丹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尤其是今春,遇上天气晴好,每天都有上
   石龙村牡丹园“火”了!——近两年,距巫山县城仅18公里的两坪乡石龙村牡丹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尤其是今春,“遇上天气晴好,每天都有上百人前来观赏,不少人都是‘回头客’,周末甚至多达1000多人。客人赏完花还要吃农家饭,一天几十桌,人都忙晕了。”牡丹园的主人、石龙村村民陈贤荣高兴地说。

  牡丹开花却摘掉

  2006年,在外打工回乡的陈贤荣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搞起了中药材种植。

  “开始种植桔梗和鸡冠花。当年,桔梗的市场行情不错,小赚了一笔。但鸡冠花无人问津,全部毁在了田里。后来便放弃种植鸡冠花,改种桔梗和药牡丹,陆续又发展种植了射干、木瓜等。”这时,基地中药材品种已发展到5种,药牡丹占了3/4。

  但2014年前,他的牡丹园还鲜有人去,因为那里仅仅是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到牡丹花打苞开花的时节,陈贤荣就会花钱雇工人把花摘掉,只为收获牡丹皮。

  药材滞销寻出路

  “中药材行情波动大,风险很高。”陈贤荣说,种了几年,基本没赚到钱。2013年,仅卖出1200多斤丹皮,剩下的4000多斤丹皮、2000多斤木瓜、近1000斤桔梗和2000多斤射干,如今都还存放在库房里。

  “难道没有翻身机会了?”陈贤荣看着发展面积已达200多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暗暗思忖着。

  “老陈,这周末到大昌古镇看郁金香,好多人去哦。”去年3月中旬,同村的村民约他。

  “去嘛,正好散散心,免得整天在家叹气。”老婆陈国风劝道。

  陈贤荣去了发现,花卉园可谓是人山车海,好多市民趁着周末带家人来看花。门口一卖小吃的大姐当天卖了500多个卤鸡蛋。

  一边是中药材滞销,一边是赏花游红火,鲜明的对比让陈贤荣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回家后便翻来覆去地琢磨。第二天一大早,他决定:今年不再雇工人摘花了。

  旅游盘活牡丹园

  就这样,陈贤荣的近200亩药牡丹,终于能在去年3月末尽情开放。

  远远望去,那一片白色的花海熠熠生辉,散发出清香。过往的行人都会停下来,观赏一番,临走带上几张美照。

  “陈贤荣家的牡丹花开了!”一传十十传百,微信、微博、QQ,发现新赏花地的市民们,赏完郁金香又赏牡丹花,人们打堆儿往两坪赶。

  “大家赏完花,肚子会饿的。”陈贤荣抓住这个商机,赶紧腾出存放药材的仓库,置办了些桌椅、餐具,老婆上阵当大厨,农家饭到位了。

  “手艺不错,味道很好!”在牡丹园吃过饭的客人说。

  “去年有上万人次来看牡丹花,预约吃饭的客人也有上千人,按30元一人来计算,毛收入在5万元左右。”陈国风说。

  尝到了甜头,陈贤荣计划长期干下去。今年,他在牡丹园新修了人行便道,建了3个停车场,以及可同时接待100余人的农家乐,新培育了红色、粉色牡丹,新增龙柱碧桃、紫罗兰、海石竹、德国鸢尾、月季、玉簪、荷兰菊、梅花、茶花等100余种共计1万株花卉。

  “留下来吃农家饭的人越来越多,临走还要买点花带走。”陈贤荣高兴地说,牡丹花10元一束、50元一株。其余花卉30至50元一株。

  “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多!”陈国风信心十足地说。

  “只会越来越好。”陈贤荣谈起了来年规划,下一步,他还将新增脆李、枇杷、油桃、葡萄等果树,以及喂养松鼠、鸽子、兔子等小动物,同时配套相关体验项目,将牡丹园打造成观赏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近郊旅游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李欣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过气药材园成为赏花新天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417/3435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