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播作物种子市场运行态势
今年全国春夏播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总体特征是需种结构呈现“两增两平两减”,市场种子供给充裕、质量水平提高,种子价格总体与去年持平,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和服务模式加速变革。
需种结构呈现“两增两平两减”态势
根据预测调度,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全国春夏播主要农作物用种面积呈现以下特点:玉米和常规稻用种面积将有所增长,大豆和马铃薯用种面积将基本稳定,杂交稻和棉花用种面积将下滑。预计春夏播各作物商品种子需求总量分别为:杂交玉米种子12亿公斤左右,杂交稻种子2.1亿公斤,杂交棉种子630万公斤、常规棉商品种子0.95亿公斤、常规稻商品种子7亿公斤、大豆商品种子3亿公斤。
主要农作物种子质优量足
根据各地调度的情况,各作物种子供给量充足,完全能满足春夏播农业生产用种需求,两杂种子总体依然过剩严重。今年全国春夏播各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总供给量分别为:玉米种子20亿公斤,杂交水稻种子3.37亿公斤,常规稻种子8.3亿公斤,大豆种子4.9亿公斤,杂交棉种子700万公斤,常规棉种子1.4亿公斤,总量和绝大多数品种供给量均超过需求量。预计春夏播结束后,玉米种子期末库存量将回落到库存警戒线上线附近,但杂交水稻种子期末库存量仍将比库存警戒线高出10%。
价格平稳品种更新速度加快
总体看,种子市场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种子价格在区域间、品种间加剧分化,华南、西南地区种子价格稳中有升,西北、东华北、东南地区种子价格基本持平,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地区种子价格稳中有降。今年市场突出的特点,一是新审定品种定价较高,一上市就在适宜区域大面积铺开;二是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适宜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专门用途品种以及去年表现优秀的品种价格上扬,受到农民的青睐;三是前几年市场主导品种在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目前种子全国零售价水平如下:杂交玉米24.7元/公斤,杂交水稻63.83元/公斤,常规稻6.63元/公斤、大豆6.52元/公斤,杂交棉237.56元/公斤、常规棉30.3元/公斤。
种子营销服务模式加速变革
近年传统逐级代理销售和门市店“坐销”营销模式正在发生变革,企业加大了销售与模式创新力度。新涌现的代表性方式有四类:一是看禾“预定式”销售。许多企业精心设立品种种植样板田,组织农民到种植田现场观摩,与农户洽谈签订预售合同。二是产品“订单式”销售。拥有品质优良品种的企业直接与种植大户对接,通过农产品回收来扩大种子销售。三是可视媒体“炮轰式”销售。一些企业与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合作,在最佳时段密集播放品种展示与服务广告,博得农民认同进行种子直销。四是电商实体店“融合式”销售。企业充分利用网络、可追溯管理向种植户提供全程解决方案,变实体店为体验店和服务站。这些新型销售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强化售后服务、减少流通环节,让利给种植户,因此受到了千家万户的欢迎,在全国呈“星火燎原”之势。
主要农作物种子制繁种形势
会议调度了全国各地种子企业制种意向和种子生产基地动向,总体来看,今年“两杂”种子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春季制种企业总体趋于理性,主要基地生产秩序明显好转,但部分企业仍盲目冲动,两杂种子生产过剩压力依然较大。
玉米计划制种面积扩增
本次会商统计,今年全国杂交玉米计划制种面积342万亩,比去年实际制种面积294万亩增加48万亩,增长16%。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进一步向主产区集中。甘肃、新疆面积扩大,其他区域调减。二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新审定品种和市场畅销品种面积调增,老大路品种面积明显减少。按此规模落实,新产种子就能满足明年大田用种,但行业难于继续缓解库存压力。
杂交稻计划制种面积持平
全国杂交稻制种计划面积约140万亩,与去年实际制种面积持平,当前杂交稻种子市场销售进度缓慢,种子企业观望气氛浓重,计划制种面积预期将有所调整。突出特点:一是江苏基地两系稻种子基地大转移。江苏省制种基地今年制种面积锐减,可能由去年的19万亩降至10~12万亩,两系稻种子生产向福建、广西等地转移。二是三系稻种子主产区制种面积下降。四川省制种面积由去年29.3万亩调减到今年的24.8万亩。如天气基本正常,新产种子将超出大田需求3000万公斤,将导致杂交稻种子供给过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其他作物种子生产总体平稳
杂交棉计划制种大幅调减至5万亩,常规棉制种调减至100万亩,比去年制种面积减少20%以上。常规稻计划制种调增至186万亩,大豆计划制种调减至288万亩,以此规模计算,即使有中等规模灾害,当年产种也能满足明年大田用种需要。
秋冬种作物种子生产基础良好
全国冬小麦落实制种面积1217万亩,冬油菜落实制种面积14万亩。据各制种省区反映,冬小麦和冬油菜制种田前期长势良好,已经奠定了丰收的基础,如果后期不发生重大灾害,预计冬小麦产种50亿公斤左右,冬油菜产种1200万公斤左右,新产种子能够确保今年秋冬种供种安全。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由于今年种子市场启动较晚,种子市场和种子生产形势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深入掌握种子市场运行动态
当前新的种子“直销”模式花样越来越多,有些零售门市店已不再经营,或者转变为种子“体验店”、“供货点”,这要求常规种子市场监测方法和方式应势而变。各地要结合市场实际,及时调整种子市场监测点,扩大调度渠道和范围,按照种子市场监测有关要求,全面深入调查真实反映市场运行变化情况。
密切关注种子田作物长势情况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病虫害侵扰不断,造成部分作物种子减产、质量下降、生产成本提高等,给农业用种安全带来隐患。各地要根据气象和植保部门预报,加大冬小麦和冬油菜制种田的监测力度和频度,实时跟踪田间作物长势,有效预防和应对异常气候、重大病虫给制种带来的严重危害,若遇到重大情况要及时上报全国农技中心。
合理引导企业开展种子生产
今年种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杂交稻种子,倘若计划制种面积如数落实,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行业库存。各地要迅速将本次会商情况向有关企业通报,引导企业调整制种面积,优化生产品种结构,削减市场需求较小的积压库存量,避免“种子严重过剩”给整个行业带来伤害。
切实加大种子生产管理
2014年甘肃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基地管理,张掖市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领导问责制,种子生产得到有效规范。各地要学习借鉴甘肃省加大制种基地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严格落实种子生产许可制度,规范和约束企业制种行为,强化种子生产监管责任制,科学引导制种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新疆等玉米种子主产区要加大制种基地巡查和打击力度,防止种子私繁滥制向本区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