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国家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我省的大豆目标价格定为每斤2.4元。但是2014年秋季大豆开秤以来,大豆价格却一路走低,豆农纷纷捂豆惜售。为什么在有目标价格托市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却一路走低,捂豆惜售是否能盼个好价格?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农户和业内专家--
调查:龙江大豆销售仅五成
牡丹江二道河子镇的老栾是种粮大户。2014年,他种了2万多亩大豆,收成不错,共产大豆5000多吨。现在过了清明,马上就要春耕,老栾却变了心思:不种大豆改种玉米。
说起原因只有一个,大豆价格太低。老栾的大豆卖得早,去年收获的5000吨大豆,还剩下100多吨。“大豆基本上是在每斤1.75元到1.83元这个区间成交的。”老栾说,幸亏出售早,前几年大豆价格是在每斤2.2元左右,去年一开秤就是每斤1.9元,然后一路降到现在每斤1.6元。
“价格这么低,卖就赔钱啊。所以就捂着,可是却越来越低。”老栾自己虽然卖得早,但对捂豆惜售的做法还是很理解。而且捂豆惜售的豆农不在少数,2014年我省大豆总产量为350万吨,目前销售仅为一半。
我省今年1月正式实行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无论销售多低的价格都可以每斤2.4元补贴标准拿到差额补贴,农民为啥还要捂着呢?大豆协会消息群里的一位成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大豆价格走低后,很多豆农都以为还会有国家临储“兜底”。他们不知道,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的同时,国家临储政策就取消了。
大豆价格为啥这么低?老栾分析有特殊原因:卢布汇率走低,去年入冬以来,我省对俄口岸每天都有大批量的大豆运过来,冲击了省内大豆市场。自去年10月我省大豆开秤价格每吨4600元以来,大豆价格就一路走低,即使省内龙头企业在12月末相继入市也无法扭转颓势。
省大豆协会秘书长王小语则从南方口岸进口大豆的低价倾销分析,去年每吨大豆到岸价格为3400元,这种低价倾销使得原料产区价格反比销区高,省内油脂厂显然竞争不过沿海加工企业。而此时想从省内购得更为低价的大豆,豆农又捂豆惜售。
2014年10月后,省内开工的油脂企业仅有九三、益海嘉里、恒大粮油、明达油脂、哈高科等7家企业,不足省内加工企业总量的一成。
市场冲击下,企业积极性不高和豆农的观望等价等多重因素导致全省大豆销售仅五成。
分析:豆农尚不适应新政策
其实大豆目标价格的意义在于给农民一个保底价,减少较便宜的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冲击。而大豆目标价格的确定是从每年大豆集中上市的当年10月至次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粮食局等部门共同监测的。并且实行的是一省一价,即市场价格按监测的全省平均价格水平核定--一句话,捂豆惜售的豆农还没明白新政策含义。
王小语对记者说:“豆农惜售,以为会憋出高价,或者是出于惯性,误以为国家临储还会继续收购大豆,这一方面是由于豆农对新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是他们忽略了采集期是到3月为止。也就是说如果在采集期内全省大豆平均价格是每斤1.7元,那么销售大豆的豆农就会按每斤2.4元的标准拿到每斤0.7元的差额补贴。而到了4月,大豆销售价格即使再低,也不会影响我省大豆的平均价格,如果亏钱,只能由豆农自己承担。”
这就是大豆协会群里众人担忧问题--大豆价格走低,伤了豆农,在2014年刚刚出现的大豆种植面积首现恢复性增长的势头,在今年还能否继续?
建议:提早公布新目标价格
其实,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的目的是要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行政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目的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价格交由市场决定,以促进产业上下游的协调发展。但因为豆农的理解偏差似乎使得刚刚实行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难以发挥良好的初衷。
如何扭转形势,让政策效应凸显?大豆协会群内的业内人士提出两点建议:一,全省均价采集延期至4月末,给尚未销售完毕的豆农以缓冲,避免豆贱伤农。二,提早公布2015年的大豆目标价格,稳定农民种植大豆信心。
王小语解释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的初衷非常好,受到农民的欢迎,但由于是第一年实行,很多人未搞清楚状况,导致现在全省大豆仅销售五成,想达到预期效果,适当延期是一个好办法。其次,按照原计划,公布2015年的大豆目标价格的时间是在5月份,但是由于今年大豆价格下降趋势明显,省内很多农民已经弃大豆转玉米,老栾就是一个例证。我省4月就要进入春耕时节,应将今年的大豆目标价格尽快公布,稳定农民的种植信心。否则等过了春耕,大豆目标价格的作用就不明显了。此外王小语还呼吁,2014年的大豆目标价格已经偏低,同等地种植玉米比大豆要每亩高出200元的收益,所以大豆目标价格还应适当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