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集市”让市民又多了一个选购放心农产品的好地方。
自产自销 回头客多
“农夫集市”位于怀柔城区南部的怀柔水库大坝下,当地人称为“龙山便民早市”。昨天早上7点多,记者赶到这里。一进市场,就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
几把大葱,三两捆菠菜,一小筐鸡蛋,半袋杂粮……每个摊位上卖的东西挺杂,数量却很少。尤其是卖鱼的,一大盆鲫鱼,大的大小的小,里面还夹杂着其他品种的小鱼。装鲤鱼的盆里一共只有三条,看上去老中青三代都有了。
和一般农贸市场包装材料遍地的情况不同,这里销售的商品几乎都没有统一包装:蔬菜就摆在塑料布上,杂粮就装在面袋里,鸡蛋鸭蛋装在藤条编的筐里。一看就不是成规模大批量生产的。
这里的摊主也和别处不一样,大多脸庞黝黑,双手粗糙,穿着质朴,话不多,笑容憨憨的。
今年51岁的张恒是怀柔镇石厂村的,就住怀柔水库边上,在水库里打了20多年鱼。他的摊位上鱼不多,全加起来也就10来斤,但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他刚把鱼摆好,就来了位老主顾。
“鲫鱼就剩这一盆了?我全包了,打点儿折!”这位家住附近的城区居民潘先生说,自己爱吃鱼,以前老犯愁买不到货真价实的野生鱼,自从有了这个早市,他就盯上了张恒,想吃鱼的时候就来找他买。
“您看他这一箱子鱼里,又有鲫鱼,又有黑鱼,还有甲鱼,养殖的哪有这么多花样,一看就是野生的。”潘先生说,“买回去吃一回,准保您下次还来!”
经得住入户核查
“农夫集市”的摊主还有一个共同特征,每个人胸前都挂着一个“准入证”。这是干嘛用的?
“有了‘准入证’才能进市场。这个证可不是谁都能办!”从50里地外来此摆摊的渤海镇西营村村民杨怀茂说,办这个证,得带着身份证、户口簿和土地承包合同,先到村委会办“农产品自产证明”,交给城管。城管会入户核查,看你家里是不是真有地,是不是自己种,属实的才给开市场“准入证”。
杨怀茂正说着,那边,一位大妈被管理人员请出了市场。
“这位大妈没有‘准入证’,一问,她家住城区,家里没有地。而且,您看她卖的这些菜,辣椒、西红柿、扁豆什么的,都不是应季菜,一看就是趸来的!”怀柔城管执法监察局龙山分队队员牛继明说。城管大队早市组有6名队员,每天早上都会进市场检查。散市以后,他们还会用抽查的方式跟摊主回家,核对自产情况。
卖柴鸡蛋的张学旗来自庙城镇北寨村,他就被入户抽查过。
“那天收摊儿了,城管队员说要跟去我们家看看,看我卖的这柴鸡蛋是不是真的。”张学旗说,他家养了70多只鹅,60多只鸡,还有60多只鸭子,就在河沟里散养着。城管队员到河沟里一看,鹅鸭满沟,他们又找旁边的村民问了问,确认是张学旗家的,才放心地走了。
“我每天早上遛弯儿回来,都会来这儿捎点儿菜。”家住城区的居民贾秀玲说,农民家自产的东西,新鲜不说,主要是味道好,“原来一说真正的有机农产品,都觉得特别难买,现在有了这个市场,天天都能吃上健康食品!”
农夫不再打游击
怀柔区为什么办这样一个市场?
“没这个市场的时候,农民都在马路边上卖。尤其是景区周边和景观道路两侧,妨碍交通、破坏环境不说,路边摊鱼龙混杂,经常有一些小商小贩冒充农民,明明是市场上趸来的东西,非说是自家产的,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欺骗消费者,管理难度很大。”怀柔城管执法监察局龙山分队队长王振东说。
为了给农民提供一个销售农产品的场地,去年,怀柔区和水务部门协商,在怀柔水库溢洪区里建起“农夫集市”。过去,这片溢洪区是块空地,垃圾倾倒现象很普遍。去年4月,怀柔区政府投资200万元,将其全部硬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并划出了700多个摊位,免费供农民使用。
“农夫集市”开市以来,深受农民欢迎。截至目前,已有636户农户办了市场“准入证”。冬春季节天气冷,市场上每天有四五十个摊位。到了夏天,瓜果蔬菜都上市的时候,每天有300多个摊位开张,客流量达3000人左右。
杨怀茂家承包了几十亩山场,每年都能产2000多斤核桃,1000多斤栗子。以前在路边摆摊,怕城管检查,天天提心吊胆。现在有了这个市场,杨怀茂踏踏实实地坐着销售,心情很放松。
看到农家自产的农产品这么受欢迎,怀柔城管执法监察局又有了新想法。
“我们还打算引导农民把自家的菜园、果园、山场办成‘开放菜园’、‘开放果园’、‘开放山场’,消费者觉得在这里买不过瘾,可以跟着农户到家里去采摘。既能扩大销售,也能满足消费者体验的乐趣。”王振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