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自己“做主”
“我们县虽然是粮食大县,但没有出台针对种粮主体的直接奖补政策。考虑到种粮主体的承受能力与日俱增,庐江县通过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奖补、对种植业保险的提标扩面等其他环节的补贴以达到对种粮大户的保障。”庐江县种植业局局长邓本宜告诉记者,虽然通过间接补贴的形式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但毕竟对种粮主体有益处。
“这实际上是农民土地收益保障和农业经营成本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我个人认为政府只能有序引导,让市场定价,对于过高部分予以平抑。通过其他途径对农业经营主体在贷款、保险等融资方面予以帮助支持,以平稳矛盾关系。”安徽省种植业局副局长黄秋云介绍说。
“初期,政府可能会干预和指导,但随着竞争,必须要逐渐退出干预市场的机制。我们目前正在抓的两件事其实正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办法。一是通过技术普及指导,提高单产效益。二是抓好职业农民培训,提高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通过这‘两手抓’,让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科学种植、经营管理的本领增强,在实际种田中减本增效,摆脱‘天花板’的困扰。”安徽省农委副主任王华表示道。
江苏种粮大户——
是不是还种地有点儿纠结
江苏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西莲村种粮大户高声龙最近感到有些纠结。他流转的800亩地今年底就要到期,需要重新竞标流转,估计每亩流转费可能提高50~100元。“流出土地的农民当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他说,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种粮大户的负担其实挺重的,一来几年的流转费需要一次性交清,肯定需要贷款,而利息就是不小的负担;二来需要添置农机,要搞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也不少。他说,当地养螃蟹的蟹塘每亩每年的流转费用基本超过了2000元,可是种粮的效益跟养螃蟹是不好比的。作为高淳区人大代表,高声龙多次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流转费用需要根据土地的用途来确定,养螃蟹或者搞经济效益较好的设施农业,流转费可以高一点,如果是用来种粮的,那么每亩流转费为500斤左右的稻谷比较适宜。“如果今年底流转费提高得比较多,我就要考虑是不是继续种粮了。”
一方面,粮食收购价格已经没有更多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土地流转费还在上涨,这让有关部门也很纠结。江苏省委农工办有关负责人说,土地流转费逐年提高,在全省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不过,土地流转费是流入流出双方协商而定的,只要不违背农民意愿,都是合法的。地方农业部门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出台指导价,但由于土地用途不同,指导价有时候会被“空置”。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较低,如果土地流转费过高,会出现非粮化现象;而如果土地非粮化扩大,会危及粮食安全。如何在不行政干预土地流转价格的前提下,保护种粮大户的利益,确实是个新课题。
有些地方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种粮农民。徐州市铜山区近郊的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普遍超过1000元,对于种粮农民来说,这个价格偏高了。该区张集镇种粮大户王世涛种了800亩粮田,每亩每年的流转费超过1000元,由于流转费偏高,种粮效益已十分微薄。王世涛表示,如果流转费继续提高,他只能选择不种粮食。为了保证种粮大户有合理的效益,去年秋天,铜山区出台政策,对于流转土地100亩以上、流转期限不少于10年的种粮大户,区财政给予每年每亩100元的补贴,2014年度的补贴即将发放。“种粮大户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这种扶持是必要的。”董现云说。
另一种扶持形式是价外补贴。昆山市淀山湖镇红星村农民曹炳荣流转了90亩地种粮,第一年每亩流转费670元,以后每亩每年增加10元。2014年,老曹流转的田块亩均纯利超过800元。今年底,老曹流转的土地到期,需要再次竞标,他说,如果流转费涨到每亩800元,他仍然会种粮。老曹的底气与苏州市的粮食价外补贴政策有关——根据这一政策,老曹除了按照国家最低收购价出售麦子和稻谷外,每斤还能获得0.1元的价外补贴,稻麦两季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