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卖画》更惊艳
“农民画接地气,我们生活最给力!”这是陕西小品《卖画》的最后一句台词,演员们用朴实而真诚的话语,道出了陕西户县农民画家们真实的心声。作为春晚遗珠的小品《卖画》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的完美亮相,再次让陕西元素闪耀荧屏。作为今年春晚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唯一现代农村题材小品,《卖画》是反映当代农民生活新风貌的创作实践之作。在备战春晚的过程中,《卖画》以黑马的姿态一路杀进春晚第三次彩排,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和期待。虽然因“时长控制”等原因遗憾羊年春晚,但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终于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卖画》和以往农村题材有所不同,它的故事来自陕西户县,讲述了一个在买卖农民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在剧本创作之初,为了反映更真实的户县农民画故事,省戏剧表演协会带领艺术家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体验生活挖掘素材,被农民画折射出的昂扬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内涵所感染,感受到农民画家质朴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挣脱困难追求乡土艺术的生活现状,找到了创造灵感,从而创作出了这样一部响应时代精神、寓教于乐的作品。
小品《卖画》在为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将户县农民画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展现给观众。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著名农民画家雒志俭介绍说:“农民画创作并不简单,农村可用的创作素材有限,也需要画家去找灵感,而且还不能雷同,既要对传统农民画有继承,也要有新时代元素。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市场上出现了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农民画作品,这些作品进入市场后,价格不高,仅有装饰作用,让很多人对户县农民画产生了误解。目前很多画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流水线产品的弊端,开始回归到原本的纯手工绘画的队伍中来。”
抓质量求突破
看到啥就画啥,是户县农民画最为显著的创作特点,画中美好的生活,就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浪漫的描绘、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户县农民画作者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用朴实的绘画语言,生动记录了农村的历史变迁、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和民风民俗。浓郁独特的乡土气息,色彩艳丽,欢乐喜庆,一抹抹鲜艳中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感知和热爱。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发展于六七十年代,成熟于八十年代后。五十年代的户县农民画主要以壁画、墙画为主,以宣传为目的,处在启蒙阶段。七十年代初,中央美院和西安美院的老师等一大批专业画家到户县体验生活,他们指导,农民们学,这给了农民画作者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那时,户县文化馆在农闲的时候举办培训班,把爱好农民画创作的人集中起来,每天记工分,基层创作者学画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民画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巧在这一时期提升迅速,以鲜艳绚烂的色彩、淳朴稚拙的线条和强烈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不仅有农民画作者和作品应邀去过挪威、新西兰展出,还常吸引外宾专程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