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种艺术形式带给农民生活种种“好处”的凸显,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民画也从原来的自娱自乐逐渐走向市场。谁的作品销路好,就有人开始成批地“创作”同样的画作。先大致绘好轮廓,然后给衣服着色、给面部着色,大量的复制品流入市场,导致农民画的口碑和艺术性下降,精品难觅。除此之外,缺乏专业性市场引导也成了户县农民画“走不出去”的原因之一。和中国传统国画不同,农民画没有形成专业的鉴定及市场定价等制度。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农民画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牵制。
为了把农民画这一精品文化品牌重新带回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户县各级相关部门抓质量求突破,给予了农民画创作大力的政策扶持:举办“手工原创”农民画大赛,对获奖的农民画提供丰厚的奖励;设立了80万元奖励资金以鼓励创作;新修户县农民画珍藏馆,将五十年代至今的精品农民画陈列馆内;翻修户县农民画展览馆;支持农民画展览馆免费开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的户县农民画已经找回了自己的发展方向。2014年5月,雒志俭的《碾场》、傅蕊霞的《谷粒声声》两幅作品,作为中国农民画的代表作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将陕西农民的故事展示给全世界。同一年,刘知贵的《顺风》和《爷孙仨》、王乃良《耕耘路上红日高照》、王文吉《高歌一曲颂党恩》等40多位画家的245幅作品入选全国公益广告,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作为公益广告在全国推广。全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广场、机场、饭店、建筑工地的围挡、LED电子显示屏上,以描绘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户县农民画,带着浓墨重彩的地方特色,以公益广告的形式,书写着新生活,成为传播正能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载体。
走出去“卖画”
“要想让农民画在未来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能够更快更好地‘卖’向全国,还应多组织作品展览。”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长韩振北这样说。“农民画属于原始画派,结合了中西绘画的优势,很有市场。我认为应该多办展览,比如沿着新丝路线路,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举办展览,甚至可以到丝路沿线的其他国家办展览。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力,首先要让农民画走在丝绸之路上,在丝绸之路上动起来。”
如何以户县农民画为契机,做大做强这个陕西本土的品牌,不仅需要创作者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引导和支持。韩振北对农民画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未来,我希望能建设农民画产业园区,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发展书籍、纪录片、礼品等众多的衍生品,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形成良好的文化循环发展。把农民画事业做大做强。走出去,把农民画‘卖’向全国,‘卖’向全世界。传承这个宝贵的文化品牌,不能让它埋没在民间,我们有责任让这一民间艺术真正流通起来,动起来,散发出更多光亮,让农民画画出人民的幸福和谐,成为陕西的重要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