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下村难存在诸多因素。一方面是由下到基层的想法但是难以实现。乡镇工作任务多、压力大,但编制数量却偏少,大部分乡镇政府都存在人手不足现象。而大学生村官既“听话”又“好用”,就被当成了“万金油”。大学生村官身兼数职的现象不是个例,乡镇的党办秘书、打字员、统计员、民政专干、综治专干等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一个人干多个人的工作量,沉重的工作压得他们透不过气,下村自然让他们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是没有下村的想法。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在乡镇机关工作条件好于农村,且离领导较近,更利于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于是把“被截留”当成了一种待遇。
还有的村“两委”比较排斥大学生村官,把大学生村官当成“负担”,也不愿意自己的权力受到制约,在各项村级事务里“架空”大学生村官,让大学生村官无法进入村里的核心工作,只能打杂,久而久之,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下村的积极性。
大学生村官学历高、观念新、有热情,正是农村基层急需的人才,但因为种种原因却不能真正下到农村,为农民办事,显然有悖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对大学生村官,任何不符合政策的截留、借调,都要受到追究和问责。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让每一位大学生村官都能找到在农村干事创业的平台和价值,为他们扎根基层、造福百姓、实现梦想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