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曾经是中国第一养猪大省,新希望饲料就是从四川发家,走向全国。但近几年四川养猪业,无论是从出栏量,还是规模化程度,都远远落后其他养猪大省。从生猪调出大省到目前依赖外省供给,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因为四川是中国人口大省,之前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猪户数量全国最多,随着进城打工潮越来越流行,大量家庭养猪户退出养猪业,而规模猪场的发展速度没有跟上,导致四川生猪呈现供小于求的形势,还需要依靠外省供给。
漂流猪事件过后,浙江全省上下开始实行禁养限养政策,浙江地区中小猪场退出比例非常高,经过这几年严格执行禁养令,浙江地区养猪数量已经明显下降,从以前的养猪大省到现在的生猪消费大省,有很多猪易通APP收猪人向我们反应,他们目前主要从河南、江西往浙江调运生猪,以满足本地需求。
现在来看,浙江和四川猪价都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全年略高于附近养猪大省猪价。从某方面来看,猪价高低与当地的养猪成本关系不大,而与本地的供需关系有关。四川和浙江2个省的养猪业发展规律,似乎给我们一个启示:小散户退出越多,猪价长得越快。前者是因为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家家户户养猪快速消失,而规模养猪业发展较慢引起,后者是因为政府限养禁养,环保门槛提高,大批中小猪场集体清退而引起,但是二者的共同原因是距离生猪主产区距离较远,受外地生猪调入影响较少。
我们再来看北京的猪价走势,虽然北京养猪场已经基本退出, 而北京又是猪肉主销区,但是因为东北三省近几年养猪业快速发展,北京又是东北生猪的主销区,所以北京猪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时刻受东北地区猪价牵制。小散户快速退出,释放了大量产能,而规模化养猪业发展较慢,所以导致本地供求关系失衡,大量依赖其他省份供给导致。
从长远来看养猪区域集中化是养猪业发展大趋势,未来中国会形成一个几大养猪主产区,分别供给周边城市猪肉消费,并且各个产区之间价格可能相互影响。跨地区生猪调运频繁,让当今猪价走势 越来越没有规律,而养殖户弄清楚猪价走势,能够准确做出预测和走势判断,必须关注生猪产销关系。
东北主产区
东北三省的生猪出栏量连续多年上涨,养猪业的“闯关东”新建的规模猪场已经基本投产。东北从老工业基地到养猪大省,已经实现成功跨越,但东北地区猪肉消费量有限,除了主要供给北京、天津2大城市消费外,东北猪还调运到西南,浙江等地区。
未来几年东北猪价可能仍然会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一方面因为东北地区小散户较多,养殖品种比其他地区相对较差,生猪品质难以保障,疫情较多,此外东北地区饲料成本较低,环保压力小,小散户的养殖积极性还比较高。
华东主产区
华东主产区以山东德州为核心,主要供给上海、江苏和北京的猪肉消费量。目前,山东地区由于屠宰行业较发达,有双汇,金锣和龙大,得利斯等屠宰企业,本地猪基本可以在本省消化,并且还能消化一批河北及其周边城市生猪。所以山东地区猪价一直处于中间地位。
河南、河北主产区
河北和河南近2年养猪业发展较快, 受环保压力较少因素影响,河南,河北中小猪场退出比例并不高,规模养猪业发展较快,成为生猪主要调出大省。河南猪价最大的特点是高度依赖外调,假如外调不顺畅,本地猪价下跌的几率很大,所以南方涨价是对河南猪价最大的利好消息,可能最先带动河南地区猪价上涨。
两广主产区
广东是猪肉消费大省,也是生猪养殖大省,规模化比例较高,需要借助广西和江西来满足生猪供应,也有部分河南,湖南猪流入广东市场。广东养猪业成本较高,环保压力较大。广西养猪业目前还存在大量的小散户,环保压力并不大。
新疆主产区
近2年,新疆猪价直线下滑,从前2年的猪价最高省市到位于较低水平,新疆近2年养猪业发展较快,生猪出栏量基本可以满足本地需求,生猪外调需求下降。
跨地区生猪调运,一方面催生了很多专业收猪人和猪中介,另一方面生猪销售更加不透明,跨地区价格差别越来越大,本地猪和外地猪结算价也有差别。为了更好的解决跨地区生猪交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