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点子 » 正文

关于蚯蚓养殖不得不说的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24  来源:农视网  浏览次数:89985
内容摘要: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

  养殖技术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等。

  下面聊一聊在蚯蚓养殖过程中一些不得不说的事。

  场地的选择

  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要求,选择离猪场较近、地势平坦、温暖、潮湿、植物茂盛、天然食物丰富、僻静、没有污染、接近自然环境、水源方便、土壤柔软,富含腐植物、能灌能排、日光照射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引种

  蚯蚓品种很多,但多数不适于人工养殖,我国常用的品种为“太平二号”。蚯蚓属低等动物,遗传变异性较大,加上人工养殖密度较大,几代同床养殖,很容易照成品质退化,出现生长缓慢,繁殖率下降等现象,所以养殖之初选择优良的蚯蚓十分重要。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体态

  选择体型健壮饱满活泼爱动,爬行迅速粗细均匀的蚯蚓,这样的蚯蚓体质好,抗病力强。

  色泽

  种蚯蚓要色泽鲜亮,身体各部位基本一致,光泽柔润,体态丰满。

  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蚯蚓对光照的敏感程度,直接反映蚯蚓对环境生态和生理活动的调节能力,敏感程度越强,说明对环境的感觉和调节能力越强,所以要选择对光照比较敏感的蚯蚓为种蚯蚓。这样选择的蚯蚓都有比较好的遗传性状,有利于保证下一代的质量。

  蚯蚓的基料和饲料

  基料是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同时又是蚯蚓的食物来源,养殖成功与否,基料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以猪粪、稻草或瓜果混合为基料,基料要求密度小、压力小、含水高、保水性好、透气性强,以适应蚯蚓的生长需求。将新鲜猪粪60%,草料40%,加入一定量的EM菌发酵液和红糖拌匀,充分浇水,使其在55%~70%之间,堆积高为1m左右,让其松散不要压实,盖地膜密封厌氧发酵20天备用(每周翻堆一次、添加水分)。

  建立养殖床

  蚯蚓养殖床建立在地势平坦、土质松软、没有大块的土块、能灌溉能排水的地方。首先将地面平整,将发酵好的基料均匀的铺在地上,铺设厚度为10cm左右,宽度为1.0m左右。铺好后将蚯蚓种均匀的洒在基料上,蚯蚓要洒均匀,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投放0.25kg~0.40kg,夏季密度可以小些,冬季密度大些。铺好蚯蚓后,在蚯蚓上面再铺上一层基料,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铺好后在基料上浇上适量的水,一天后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蚯蚓逃跑,萎缩,死亡,肿胀,要查明原因,可能是基料没有发酵好,应从新发酵(最好在建立养殖床前用基料做预备试验)。养殖床之间要有1m左右的空隙,以便加料和管理。

  饲养管理

  温湿度和PH值

  温湿度对蚯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生长温度为5℃~30℃,最适合温度为20℃。

  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其生长,0℃以下会冻死蚯蚓,当温度超过32℃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40℃以上时蚯蚓出现死亡。蚯蚓的生长发育水分在60%~70%之间,孵化期水分在56%~66%为宜。蚯蚓的生长繁殖与PH有密切关系,生长环境和基料的PH在6~8之间,最适宜为7,超过这个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反映迟钝、逃逸等现象。

  补料

  20天左右蚯蚓就能将全部猪粪变为蚯蚓粪,此时需补料。补料时,可以在原饲料的基础上覆盖新料,根据蚯蚓的食量确定加料量,饲料要铺设均匀,再加上稻草,经常浇水保湿。

  浇水

  为了确保蚯蚓正常生长,特别是夏季,每天至少要浇一遍水,水不能有污染,水流量不宜太大,一定要浇透,使上下层料接上,最好选择温度较低的早上或晚上浇。

  养殖床的管理

  蚯蚓养殖床中不能混入其他杂物,并且要经常疏松,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幼蚓成活,养殖床之间的过道要保持干净。定期清除蚯蚓粪,以保持环境的清洁。用铁耙翻动养殖床时动作要轻,尽量把蚯蚓卵埋入基料中,以免影响孵化率。

  防天敌

  蚯蚓养殖出现的病害很少,主要是避免黄鼠狼、鸡、鸭、鹅、鸟、蛇、老鼠等天敌的捕食危害。

  采收

  蚯蚓的世代间隔为60天左右,蚯蚓有祖孙不同堂的习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采收,如果不及时采收就会外逃。大小混养还会出现近亲交配,使蚯蚓种衰退。当每平方米达到1.5~2万条,大部分蚯蚓体重为400mg~500mg时,采收成蚯蚓。

  夏季每个月采收一次,春、秋、冬季每3个月采收2次,采收后及时补料和浇水,通常一个月加料一次。

  通常采用诱集法采收蚯蚓,主要是利用蚯蚓的避光性进行采集。采收24小时前灌足水,不可以过干或过湿。先在养殖床旁边铺1m左右宽的薄膜,将要采集的蚯蚓和基料堆积在薄膜上;用多齿耙疏松表面,根据蚯蚓的避光性,蚯蚓就会往下钻,上层基料基本上没有蚯蚓;然后将上层基料耙去,随后蚯蚓还会因为避光性再次往下钻;再次去除上层的基料,以此类推,反复进行。当去除完基料后,塑料薄膜上剩下的就是蚯蚓。由于基料上还有剩余的蚯蚓,所以还要把基料从新浇到养殖床上,以便剩下的蚯蚓繁殖出小蚯蚓后下次继续采收。采收完毕后对蚯蚓进行称重装箱,如果不马上运输的话要放到冷库中保存,以免腐烂,冷库温度控制在-20℃左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周军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关于蚯蚓养殖不得不说的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324/3410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