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如果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化为新村庄建设,就会导致人力、财力和物力过多地用在村容村貌的美化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有些地方不顾现实情况、不分轻重缓急、不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结果不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还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农民拿着镰刀锄头爬楼,没有堆放秸秆、养家禽家畜的场所,更严重的是拆建房屋使农民背上沉重负担,没有钱投入生产。10年前中央已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大多数地方按照这个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实践表明,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有物质基础,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否则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实现。我们当然希望农民都住上现代化的房子,新村庄建设本身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村容村貌建设达到什么水平,应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决定。而且新村庄建设不限于村容村貌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在整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谋求综合发展。
还应强调,新农村建设不能搞去农村化,照搬城镇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一种格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实际,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等原则。农村各地发展差距很大,改善村容村貌工作必然是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方式有不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不能搞“一刀切”和模式化。不然,既没有了农村味道,也丢掉了地域差异、民族特色。我们要建设的是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新农村,切不可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比如,有些地方提出建设农村社区,把一些村合并到一起。这涉及农民搬家、老房子拆掉建新房等“大动作”,不能一概而论、推而广之。再比如,应充分考虑今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不能费了好大劲把路修通了、水接上了、房子盖好了,村里却没有什么人了。应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积极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农民意愿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不搞千村一面,而要各美其美。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收入提高,衣食住行改善,是衡量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尺度,但不是唯一尺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只有农民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都得到保障,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所以说,新农村建设既要重视发展经济,也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使新农村内外兼修、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也只有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新农村建设才能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