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村婚俗彩礼变化大 县城买房成硬性条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8  浏览次数:83307
内容摘要:从三五万到十万元不等,在传统的农村婚俗中,彩礼是必不可少的。记者在对兰州市三县部分乡镇调查中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从三五万到十万元不等,在传统的农村婚俗中,彩礼是必不可少的。记者在对兰州市三县部分乡镇调查中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的农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就学难、就医难等很多现实面前,近几年在兰州周边的农村中,许多传统的婚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彩礼方式的转变。“只要男方在县城和市区里面有楼房,彩礼多少都无所谓。”记者采访中,无论是偏远乡镇还是近郊农村,这样的说法几乎随处可见。“从十年前的高额彩礼到现在的只要城区有房,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婚俗在社会进程中的变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下大多数农村青年走出乡村、改变现状的真实心态。”兰州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相关负责人说。

只要在县城有楼房就行

皋兰县黑石川镇大横村的小薛和女朋友已经谈了4年多恋爱了,女友李娟也是本地人,两人在县城同一家企业打工。从相识到相恋,对于两人的关系,双方父母并不反对,可几年来每次小薛上门提亲的时候,总会被李娟的父母推辞了,他们的条件只有一个,只要小薛在县城买了楼房这事就成,拿不拿彩礼都没啥关系。在李娟的父母看来,只有在县城有房子,女儿将来的生活就会真正的离开农村。而这种想法,也正是眼下兰州周边大多数农村父母的真实心态。

记者从永登县柳树乡民政部门了解到,去年全乡登记申请结婚的60多对农村户口的新婚夫妇中,有一大半人在县城或市区里买了楼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笑着说这些人都是“有着农村户口的城里人”。记者在皋兰县黑石川镇、永登县武胜驿镇、民乐乡和榆中县龙泉乡等乡镇采访时,从当地民政部门了解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榆中县龙泉乡水泉湾村属于典型的贫困乡镇,这几年虽然在双联帮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了整村脱贫,但生活条件的改变依然挡不住农村青年进城的匆匆脚步。水泉湾村村主任刘向红告诉记者,这几年当地的婚俗习惯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彩礼钱了,不要排场,不讲面子,从10年前的几万块钱到现在只要在县城或繁华乡镇有楼房就行,表面上看是农民对彩礼的要求越来越低,实际上体现的是青年农民对今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眼下兰州农村这种“只要楼房不要彩礼”的现状背后是就学难、就医难等诸多现实问题的真实压力。“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也是当前大多数农村青年无奈的选择。

皋兰县黑石川镇白坡村是离县城最远的一个村,这里民风淳朴,人均耕地面积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当地条件较好的乡村,村里的年轻人找对象几乎不用家长操心。但眼下的白坡村已经变成了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留守村,大多数青壮年农民都以外出打工为主。记者在白坡村采访时,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前几年因为教育资源整合等原因当地已经没有小学了,孩子上小学要到十多公里的邻村寄宿制学校去住校,上中学也要到30公里以外的镇上去,村里没有幼儿园,卫生所条件也很简陋,所有这些都让现在的年轻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忧虑,只要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村民张文义告诉记者,孩子找对象现在不仅要看对方的自身条件咋样,最关键的是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婚是大事,可是有了孩子要上学,如果在县城或镇上没房子,这些问题怎么办?对于当父母的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好一点,将来也不用为孩子上学、看病而发愁。和这些相比,要多少彩礼都不重要了。”张文义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像白坡村这样的空壳村在兰州市周边农村中会越来越多。同时在教育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农村的小学被撤销或重组,以寄宿制学校为主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眼下兰州周边农村教育的主流。而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传统婚俗的蝶变。“村里没有了学校,就留不住孩子,留不住孩子也就留不住大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婚俗观肯定会发生变化。而在城区有房就会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永登县中堡镇民政助理员华国升说。记者在永登县民乐乡、七山乡,榆中县中连川乡、龙泉乡等偏远乡镇采访时,大多数农民对于不要彩礼要楼房表示支持,一些女方的父母甚至贴上些钱也要让女儿找个在县城有楼房的对象。除了有跳出农门的想法外,更多父母考虑的是孩子们将来的生活环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刘顺意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村婚俗彩礼变化大 县城买房成硬性条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318/3402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