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小学生加“椅背”
今年两会,全国模范教师吴正宪代表,替农村小学生和家长递上了一份特殊的建议——为农村小学生“加椅背”。
她告诉记者,在对河南、河北、甘肃、贵州、山西等地进行教师培训时,她和其他老师曾深入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学点,看到孩子们整日都坐在没有靠背、“摇摇晃晃”的简易板凳上听课,倚在不稳定的课桌上写字。
“我看了非常揪心。”吴正宪说,“如果长时间坐在没有靠背的凳子学习,学生容易产生近视以及脊柱弯曲异常等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我希望当地能引起重视,为孩子们添张有靠背的椅子。”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尽管我国近年来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农村教育各方面变化显著,但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不少农村地区仍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仍需持续加大投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代表怀揣着的是西部高海拔地区410万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她说,由于我国以秦岭为界集中供暖,西部部分高海拔地区的学校基本无取暖设备。许多学生被冻肿冻伤,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我希望国家能将高海拔、高湿寒地区纳入集中供暖工程范畴,拨付专项资金解决这些地区学校教室供暖工程问题,让孩子们读书不要受冰冻之苦。”
如何让农村教师留得住?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几乎所有的代表委员都谈到,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最核心的就是教师队伍建设。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委员表示,这些年来,尽管农村教育一些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农村和城市教育仍存在差距。“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教师,农村留不住好教师。村里的老师到镇上去了,镇上的老师到县城去了,县城的老师到市里去了。”
他说,根据民进中央对农村100个县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教师流失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调查对象里几乎很少有愿意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乡村的。
朱永新分析称,留不住人主要是因为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些地方农村教师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缺乏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由于农村教师编制少,很多人都是教好几个学科,往往要承担比一般城镇教师更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压力较大。进修、职称晋升等机会较少、住房婚嫁等现实困难,也都是许多人放弃教师岗位的重要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也认为,目前农村教育的瓶颈主要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贫困边远地区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特别是在村小教学点,教师力量难以补充。
“现在,农村贫困边远地区的小学教师队伍急需补充老师,但问题是‘下不去’也‘留不住’。长此以往,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将受到很大制约。”她说。
让公平教育惠及每个孩子
如何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让教育政策和资源惠及农村地区学生,提升农村教育水平,逐步缩小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7日在参加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表示,教育部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包括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等。
庞丽娟认为,农村地区受地方经济水平制约,教师工资及待遇较低。要留住教师,还是要在绩效工资、补贴、保险等方面给予其充分保障,提高教师待遇,才能稳住农村教师队伍。同时,针对特别边远地区的农村教师,建议设立国家艰苦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特殊岗位津贴制度。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还建议,给予乡村教师培训、休假、学习的机会,以及在职称评定、荣誉称号等方面政策上的倾斜。“只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在政策上作出保障,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