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城乡发展新策略:“三元一次方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1  浏览次数:81740
内容摘要: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犹如解答一道三元一次方程,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凝聚智慧。地处陕西
      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犹如解答一道“三元一次方程”,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凝聚智慧。地处陕西关中腹地,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正用自身努力对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着探索。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提出,“杨凌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杨凌要努力成为先进发展理念的先行者、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播者、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领先者、高效生产模式和高质量农民生活方式的创造者,真正成为陕西破解‘三农’问题的‘试验田’。”省长娄勤俭在示范区调研时同时强调:杨凌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出贡献。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为杨凌示范区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如何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试验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张光强认为:“杨凌肩负的国家使命就决定了其现代农业建设不等同于其他地方,其既要有创新性,又要有示范性,杨凌要在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上做自己的创新和探索。”陕西省副省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祝列克则明确指出:“杨凌应当打破城乡、区域分割,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率先探索出一条科学城镇化的新路子,加快示范区全域一体化。”

打破“农民”与“市民”的身份认知,消弭“乡村”与“城镇”的空间边界,融合“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界限。杨凌示范区用不算丰满的体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踏实进取着。“示范区要在新常态下履行好国家使命、实现自身快速稳健发展,关键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积极探索以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种好破解“三农”问题的“试验田”。全国人大代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话语朴实,掷地有声。

站在农民立场上谋良策,让城镇化回归“人本位”;在生态建设上做文章,留住青山绿水和“乡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实招,产业和城市融合再深入……杨凌对全域一体化的求索,是一次翻越城乡二元结构“藩篱”的“突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视角中审视,杨凌的这条求解之路不失为一次有着典型意义的示范。

城镇化回归“人”,“候鸟”落地享红利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人是城镇化“关键中的关键”。与实力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以农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中“拐弯超车”?落脚点依然是“人”。在统筹全域资源进行探索后,杨凌出现了“新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候鸟”落地了。

2013年,在外打工6年的杨凌青年张国杰不再“孔雀东南飞”,带着妻儿从广西南宁回到故土。吸引张国杰这些“候鸟”落地的是全新布局规划的五泉镇。35岁的张国杰不但住上一套崭新的三室两厅高层住宅,还在家门口做生意,当老板。

如今,张国杰在杨陵区五泉新城商业街上,经营着一间海信厨卫专卖店,彻底告别了“小孩没人带,父母过年见一面”的候鸟生活,收入也比广西在打工时提高了150%。

在杨凌,“候鸟”落地不是孤例,东南飞的“候鸟”落地创业、就业,已成为杨凌全面深化改革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常态。通过“人的城镇化”,杨凌示范区让农民和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所释放的红利。在杨凌,农村群众和城区市民所享受的社会公共服务完全一样,事关百姓切身福祉的24项政策也已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均等化。

生态文明先行,青山绿水有“乡愁”

“城进村退”是悲哀,“城退村进”是倒退,“不进不退”是停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是单向的城市扩容,而是农村与城市双向交融。杨凌深化改革的实践是:为城市和农村搭建双向平台,保留好传统,打破旧束缚,让青山绿水承载起阡陌沧桑间的浓浓乡愁。

6年前,沉重的生活负担让杨陵区李台村的胡桂荣老人不幸身患中风,生活不能自理。2011年,由杨凌示范区建设的景园小区投入使用。按照自愿原则,胡桂荣老人不但免费住上了电梯入户、南北通透的现代住宅,还享受到了每年800斤小麦、800斤玉米的“双八百”口粮保障。乡亲们和老人一样也住进了楼房,并且让情分也跟着“住”了进来——大家和以前住在村里一样热心地照顾老人,为老人做饭擦身,洗衣问暖。

公共服务越来越好了,乡情却依旧浓厚,这是因为杨凌示范区坚守住了生态文明的“底线”。杨凌示范区以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为己任,按照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的定位,一手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一手抓次核心城市建设,着眼于旧城改造与完善服务配套,在质量上求实求精;定位于改善人居环境与文明素质提升,为示范区跨越发展和未来留下“绿色家底”。

使命和责任并重,“产城”融合勇担当

缺乏完善的产业支撑是中西部城市最大的“城市病”。城市呼唤产业,产业也渴望城市支撑。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是潮流,也是发展的必然。杨凌示范区的“产城融合”不但谋求走得稳健,更谋求走得实在。

对杨凌来说,履行国家使命和以产业提升自身发展实力是推动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两驾马车”,同样重要。其中,产业、职业和市场的融合是产城融合这个“铁三角”的三条边。杨凌示范区的强项是富集的农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相对薄弱的是产业门类和规模。如何将优势就地转化,最优配置,补足短板?杨凌示范区的做法是在培育产业链上下功夫,让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

杨凌通过实施百亿产业链培育、主导产业升级、工业园区腾飞三大计划,力争在两到三年内,培育出10个左右的过10亿元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成为陕西涉农工业战略高地。

杨凌示范区以“农”立身,但并不为“农”所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发展门类齐全的多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杨凌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保持冷静,遏止冲动。充分运用行政决策,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科学布局产业规划。

成立18年来,杨凌示范区从无到有,艰难跋涉,“筚路蓝缕,焚膏继晷”。用自身的探索为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

2014年,杨凌示范区较上年同期生产总值增长12.5%;第三产业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5%,上述六项指标增速均位居陕西省第一。

努力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的鞭策犹在耳畔回响,在三秦大地上,杨凌示范区亦有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成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领先者、高效农业模式和高质量农民生活方式的创造者,真正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试验田”。杨凌示范区以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用城乡全域一体化的实践为新型城镇化探路。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表示:“杨凌示范区将着力增强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把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认真履行好国家使命,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王宇新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城乡发展新策略:“三元一次方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311/3395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