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包说:“拎个10斤米回来,有什么意义啊?他们去旅游,难道就是为了高价拎回来点自己的土特产?”
小杨说:“我有钱,我任性,我就买了”。
而同事小万最一针见血:“日本自己的粮食都没能自足呢,卖点高价米不过就是个品牌意识,吃着意思意思的。而且,日本也出现过‘毒大米’事件,难道日本大米就是真正能够百分百可以放心食用的吗?”。
我想,对国人抢购日本大米的现象,我们也用不着过度解读,一方面,日本大米的高价特征注定了其在中国市场上,不可能大规模普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人口数量决定了中国要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必须靠自己为主,国产大米即便出现了一些偶然的质量问题,也只是少数现象。
但不管新闻真假,我们还是要感谢它的,通过这个新闻,也足够我们国人认真反思,为什么同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买就放心,宁肯多出钱绕远路搬回来。扭转“跨国抢购”现象,既需要厂商坚守质量和安全防线、重塑市场信任,也需要对消费文化进行引导和塑造。只有摘掉“有色眼镜”,正视“跨国抢购”的爱与痛,消费行为才会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