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面源污染,即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近年来,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不仅带来土壤板结、酸化,更出现化肥、农药等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严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安全。“据有关方面测算,农业面源污染在一些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较高,达到60%以上。以陕西汉中市为例,其污染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种植业、农药、化肥和农膜等投入品对土壤、水体造成的污染,而且点多面广,战线长,纯氮投入量/亩25kg,农药1.5kg,农膜回收率不足10%,污染治理难度大。畜牧养殖业,生猪年养殖量700万头,日产(存栏)3万吨,(牛、羊、鸡等)粪污处理工程建设投资大,任务重。秸杆的年产量约230余万吨,综合利用渠道窄、手段少,转化利用率不到50%。”王二虎委员说。
近年来面源污染问题虽然已经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农业生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随机性大、不易监测、控制难度大,因此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从根本上治理面源污染,真正实现农业清洁循环生产,为老百姓构建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王二虎委员建议,首先是实施农业四大工程,即土壤肥力培育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投入结构,减少氮素流失和水体污染;绿色公共植保工程,推广生物农药和物理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秸杆综合利用工程,减少焚烧(粉碎、加工、过腹还田等);畜禽粪污处理工程(沼气、固液分离、有机肥加工,实现零排放)。其次要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减少污染。
“此外,要积极探索推广生态循环模式,建立‘以粮养畜、以畜生沼、以沼优菜(果、茶、粮)’的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将结合传统的单一种植,高效饲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内部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实现清洁循环生产。建立清洁循环农业示范区,允许先行先试,培育清洁循环农业发展典型。同时,给予示范区特殊扶持政策,在技术研发、产业开发、机制创新等方面鼓励试验区积极探索;安排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清洁循环农业的发展(农业低效产业、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呼吁全社会关注农业面源污染,支持农业清洁循环生产。”王二虎委员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