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等有关领导到一亩田集团总部考察,与一亩田集团就“农产品如何高效流通、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等议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孔令羽副司长高度肯定了一亩田深入产地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针对农产品"买难、卖难"推出的贸易撮合服务,称一亩田走在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道路上,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为农产品电商与传统批发市场合作、大数据促进农产品流通等关乎产业发展转型的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相关解决方案。
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流通不畅是我国三农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流通半径长、流通成本高、效率低下、冷链物流体系缺失等弊端,造成了鲜活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要经过多级渠道运转,这其中产生了人工、运输、存储等多项附加费用,导致流通过程中始终存在“生产者没有获得多少收益,而消费者支出居高不下”的现象。
尤其是年年出现年年无解的“农产品滞销”,最让政府和农民揪心,在这之中产销信息不对称是最主要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农户数量众多且地域分散,加上市场信息缺乏透明度和传导机制,农民在生产时缺乏科学指导、盲目跟风,在销售时不能及时应对市场行情变化。
对于如何加快发展农业产业转型、农产品高效流通,商务部领导认为,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是成为突破当前几大障碍的关键。
一亩田集团总裁邓锦宏介绍,自2014年6月份开展农产品贸易对接以来,解决了涉及全国十多个地区的数十笔农产品滞销,在对滞销问题的综合分析中,意识到滞销频发时的应急对接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农产品信息化和流通大数据,在产销两个环节上一起发力,完善贯穿全产业链的信息网络建设,才能做到对产销双方的全面引导与扶持。
邓锦宏提出,一亩田目前正在推进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生产环节上,利用信息化培训入手,提升从业者的信息意识和能力,通过让采购订单带动追溯体系建设,辅以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分析,让产地达到种植不盲目、销售不被动;二是在流通环节上,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产、销市场进行现代化的升级改造,做到来向、去向清楚,提高批发市场的周转率、增加流转量,最终实现优质优价。
保证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
食品安全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是城乡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然而由于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加工过程中,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滥用添加剂、卫生措施不到位等,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给人们生活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消费者对国产农产品产生了不信任。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孔令羽副司长强调,杜绝食品尤其的农产品的安全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加快农产品追溯全链条建设是重点,而这一环需要农产品流通数据的支撑,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现有的体系。
2014年10月,一亩田联合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发起了“中国农产品大数据联盟”,将通过对生产、价格、渠道、物流等多方面进行大数据整合,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流通效率。同时,依照农产品流通大数据还可以加快农产品溯源、追溯全链条建设,对良种培育、施药施肥、种植技术、加工管理、品质控制、物流渠道等进行整体把控,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的“来可查、去可追”。
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巨大价值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可追溯工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据公开报道显示,一亩田作为立足农产品贸易的电商平台,目前已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一级批发市场开设29家门店,在1000余个农业主产区设立办事处,另外,一亩田已在全国多个县、市开展一亩田产业带县域合作项目,初步实现从线上向线下的深耕。
座谈中,双方就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方面的合作交换了看法。
孔令羽副司长肯定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在传统流通渠道变革中的作用,体现在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环节、促进产销衔接、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进而能倒逼农产品标准化和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冷链仓储物流、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等方面。
邓锦宏表示,一亩田在线下渠道资源可以为各级政府提供信息数据收集,贸易对接服务,农业信息化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从而深化电子商务下农村的成果,加快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增长。
政府大力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让传统农业加快升级、新兴生产力加快成长。商务部与一亩田的本次座谈,为传统市场与农产品电商的合作、县域政府开展农业电商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向。